第233章 送上门
那可是平西侯啊!
条件就算是谈妥了。
想到这里,五堂姐不禁有些头痛起来。
赵凌微微地笑:“若是平西侯问起,你就说受我所托就是了。”
而赵凌又一直被那些人围着……明天还要进行祭拜仪式,丈夫为了自己出头她总不能让在丈夫继续受这样的委屈吧?
吴昕愕然。
吴昕心中一跳,却佯装无奈地长叹了口气,怅怅然地道:“我何尝不想,却是少了推荐之人……你也知道,皇上这些年最忌讳的就是外面的武将结交京都的文臣···……是服侍过皇上的,越发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如瞌睡的碰到了枕头。
“那倒也是。”赵凌微微点头,表示理解,然后露出些许可惜的神色端起了茶盅。
吴昕就是当日就是帮着赵凌办的入籍手续、帮赵凌活动了个总旗的职务的人。虽说这些事都是看在当时还在潜邸的十六爷的面上而他也做为皇上的人很快被提升为陕西都司的同知。可人的欲望都是无止境的,在同知的位置上坐了几年,他又通过一些渠道隐隐得到陕西都司指挥使李汝谨年后即将广东总兵的消息不免就有“如果能升一升就好了”的念头。
吴昕见赵凌没有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心里不免着起急来,加之过了今晚以后他未必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气氛和赵凌说这样的话,言词之间就急躁了些,道:“赵老弟,秀林老弟前些日子来陕西办事,我们兄弟聚了聚,提及说起老弟,他赞不绝口。我久不在京都走动,有些事有心无也无力,还请老弟帮着周旋一二——至于冯老四和平西侯那里,平西侯是开国功勋之后不敢给赵老弟打包票,冯老四那里……我回去就帮赵老弟出了这口气,老老弟有什么打算,直管跟我说。”
她看着心疼,却又没办法扭转,不由的暗暗着急。
赵凌淡淡地道:“让他吃了亏却不让他知道是谁干的,他怎么知道错在哪里?我的乐趣也很少很多。”
去参加赵凌父母迁坟的除了赵家的亲戚朋友,还有像长安/县令、陕西布政司参议、陕西按察使副使、陕西都司同知这样的官场中人,丈夫陪在赵凌身边,别人听说他和赵凌是连袂,对丈夫立刻热情起来。偏生丈夫不善应酬,几句话下来,那些人看出他是个实在人,又不过是临潼县的一个秀才,竟然有人对他吆三喝四的。丈夫本性善良,来本是为赵凌仗腰打气的,心里虽然觉得委屈,看在赵凌的面上却是一一的忍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表情很普通,语气也很温和,可不知道为什么,吴昕却感觉到赵凌全身都散发着种“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强大自信
五堂姐却支肘坐在桌炕旁沉思起来。
谁知道当他提出来让大家去县衙歇息的时候,却被陕西都司的吴昕给拒绝了。
赵凌听了笑道:“吴老弟言重了。想当初我都没有和那冯老四计较,现在就更不会和他一般见识了。”言下之音,却是想找平西侯的碴。
他和赵凌文武殊途,赵凌就算是做到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和他的关系也不太大。可有些事,好的不灵坏的灵,他也不管得罪赵凌。又想到到时候陕西境面肯定有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来参加赵凌父母的迁坟仪式,而赵凌家是白事肯定不能安排酒宴,那些大人一天劳顿下来,大冬天的,谁不想喝口热汤吃口热菜,到时候自己在县衙备下丰盛的酒宴,把那些来参加迁坟仪式的大人物请到县衙去安歇,总能搭上一、两个关系。
吴昕想到平西侯的那些破事咬了咬牙,道:“平西侯那里,本就有何福压着,我这边给他添点稻草就够他受的了。只是到时候朝廷集议,赵老弟得给我撑撑腰才是,我可没何福那底气,顶不住朝廷那帮阁老!”
和五堂姐一样感觉头痛的还有长安/县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