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袁世凯的心结
对于讲究“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是“魂归故里”,而对于远征军官兵而言,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恐怕就是身后来个“葬身异国他乡”,现在。他们不需要担心了,那种感激之心,不用法国那边汇报,袁世凯都能猜出几分来。
这是收买军心啊!
一想到这一点。袁世凯焦急不安了,当初只看到远征军大胜带来的好处的他,压根就没想到在死人身上“做文章”,那李致远可是什么从不错过什么的“扬名”之机啊!
过去,他想抓名声也就让他抓了,可现在,他却是想去抓军心。这如何能让袁世凯心安?
而在另一方面,袁世凯同样也没有估计到那些中国人,竞有如此高昂的爱国热情?不过只是一个建筑师的建议,竟然能够在短短数日内得到全国响应,甚至弄出举国沸腾的局面!
袁克定提到的这个名字,总是会让袁世凯的心中浮现出各种情绪来。对于李致远,袁世凯从来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方面,李致远手中的精锐军,可谓是他的心头刺,所以,在远征军遭受重创后,他才会长舒一口气。另一方面,李致远的理国之才,却又让袁世凯叹为观止,对其需要更是极尽配合,完全是放手任其为之。
“或许,谁都可以不喜欢他,但谁都离不开他!”
想着现在京中各界人士对他的评价,袁世凯的心下却又不由的长叹一声,离不开他啊!
去年,李致远刚来京中任职时,袁世凯甚至曾制定过用梁士诒与其暗中政斗,借机施以平衡的策略,可现在,他袁世凯自己就不止一次的让梁士诒对国务院那边多加配合。
什么时候,中国人变得如此爱国了?
袁世凯不明白,而更让他不明白的是,李致远在死人身上做文章。比他这个大总统通过授勋、晋衔在活人身上做文章还成功!
现在,国务院可不正在同陆军部一点点的争那个什么《荣典章程》,按照那个章程那些军人。可谓是极尽荣光,那可是将军才能享有的葬礼典荣,可李致远偏偏要求每一个士兵都应该“享有同样的荣光”。
“士兵和将军,在他们为国家付出生命之后,他们就是平等的,士兵亦应该享有与将军同等的哀荣。”
袁世凯之所以会放弃最初的计划,原因非常简单,他离不开李致远,李致远不单在调整经济、整厘财政,于中国无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中央、地方权争上,李致远的软硬手腕之灵活,亦是他人难急。
以经济为诱饵、以财政为手腕、佐以法律、行以国需,种种手段只让袁世凯看的是除去佩服之外,更多的却是感叹,李致远从来不曾为他用,可他做起事的公允之心,却又让袁世凯的心下何止一次生出可惜之感。
而袁克定之所以会提到李致远,其原因很简单——收买军心、其心不良!
从那林保仁提出那个什么国家公墓之后,整个中国都像开了锅一般,建立国家公幕似如一股浪潮,波及到中国的所有阶层: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士兵以及军官、地方官、名流绅士也都卷了进去,他们一方面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则呼吁希望将公墓建于本省,而南洋各地的华侨更是行动极为积极,不过才两个星期的功夫,他们就捐款达数百万。
打从李致远那天以丧装出席庆功会,再道出那句“拿什么回报他们的血”之后,全国上下便是一片沸腾,在国内各界表示赞同纷纷捐款用于修建国家公墓的同时,在欧洲,在远征军内,又有几人不知李致远在国会上说的那句——“谁带他来,谁带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