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无主宝库
刘彦就问:“大汉航行于南1海的船只,可有数据?”
船只出港需要报备,同时进港也需要进行登记,不排除有人从某个隐蔽地私自出海和登岸的可能性,但官方还是能掌握绝大多数的船只航行记录,管理这方面的蔡优也就给出了一个数字。
“最繁忙时期有两千余艘?”刘彦愣神了,不知不觉中汉国竟然有那么多海船?他追问:“都是什么类型的船只?”
小船根本无法在海上长途航行,得是吨位到一定份上才行,不过这年头估计没人讲究这个,利益足够就是小舟都有人敢用于航海。
“大汉近些年贩卖于民间的船只有八百余艘,皆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蔡优苦笑了一下,接着说:“大部分进行海航的船只,是内河船。”
秦帝国的工艺和海量知识是被放火和抢劫狂魔项羽捣毁和掠夺,比方说流水线工艺传闻就是被项羽搞没了,连带这位放火狂魔还烧掉了大量的典籍,一些文献以及工艺文本都被烧掉,倒是他掠夺而出的一些东西流传了下来,却是被民间瓜分,并没有落到汉帝国手里。
汉国打造海上用船,资料是来自于一些被剿灭的世家,也有不是剿灭对象的世家主动敬献。那些资料当中就有不少秦帝国的造船资料,更多的却是汉帝国兴起的楼船工艺。
楼船也就是在内河那种相对风平浪静的环境能愉快玩耍,别说是到了大海,就是内陆大一些的湖泊楼船都有被吹翻的事例,真不是一种好船只,汉国也就进行放弃。
汉军重新光复交趾,刘彦开放民间过去中南半岛进行殖民,有太多的物资往来,导致南1海的确是进入到了船只穿行不断的海域。
刘彦对于大海有着浓厚的兴趣,乐得看到海上航线被充分利用起来,也真的是看到了来自中南半岛的各种资源被运回本土,对航海产生的一些事故却并不了解。
一料换算下来就是零点三二五吨,五百料就是一百六十二点五吨。
现代用于海航的一百六十二点五吨是小到不能再小的海船,不是小型邮轮,就是在近海捕捞的渔船。可在当前时代而言,一百六十二点五吨就是庞然大物,反正内河基本看不到相同吨位的民用船,要有也是军方的内河平底船。
“有上报的翻覆和失踪,两年之内有一百四十六起。”纪昌显然是有做过功课:“基本是损失在暴风季节。”
所谓的暴风季节,该是台风或飓风之类的。现在并没有什么手段来探测大自然的天气,海上什么时候会形成台风或飓风卷过来,得是飓风或台风离得近了才能发现,一般就是船只并不知情出海,等发现却来不及躲避了。
“我们正在归纳相关信息。”蔡优满脸严肃地说:“每年什么季节有暴风袭来,可以做一个总汇。”
中原王朝雄踞的大陆沿海,每年其实也会出现台风或是飓风袭来的现象,就是与中南半岛相比就显得极少。
中南半岛那边的的确确是台风和飓风频繁席卷的地区,夸张的时候一年能反反复复来上个十几次,差不多从春季到秋季是啥都不用干,等着暴风席卷再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