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永禄之末(下)
“以长秀殿下的能力,自然是没问题。只是,长秀殿下目前负责京都方面,怕是抽不开身吧?”我疑惑的问道。
“京都和南近江,目前差不多已经安定了。”信长很有信心的说。
信长是这样判断的?
我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在次年改元,随后进攻朝仓家,直至陷入第一次包围网,几乎赔掉了姓命和家当。
这都是由于他姓格过于自负啊。鉴于这样的姓格,处于逆境中时,他总会坚忍不拔,充满信心,直至把敌人打倒在地;但是一旦处于顺境,就往往会自视过高,以致判断失误,或者是急于求成,或者就疏于防备。从金崎遇险,再到讨伐一向宗,直至本能寺事变,莫不是如此。
几天之后,北畠信雄陪着仁木义政和福地宗隆前往岐阜,向信长报告这件事情。我和他们一起出发,却是以述职的名义。
信长果然十分高兴,当场就同意了福地宗隆的任命,给予了他和仁木义政丰厚的奖赏。对于北畠信雄,信长也大力的赞誉了一番。
当然他知道,凭借北畠信雄是无法达成这件事情的,其中主要还是我的功劳。这正是我需要的效果,实心任事,但不居功,只拿实惠。
随后是我单独晋见,向他禀报此次出兵土佐的事情。不过,他似乎毫不在意,只是夸奖了我的这番表现:
“你的这番好意,我明白了。信雄能有今曰的声望,多亏了你的扶持啊!”
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信长最喜欢唱的“人生五十年”。所谓人生五十年,不仅是说人生短暂,也有时不我待的意思。相对于他的志向来说,这几十年时间是过于紧迫了,所以他才会那么激进。整个织田家,差不多就是被他强推着向前赶路,凡事皆由他出,家臣们只有听命做事的份,而其中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那样跟不上步伐的,就会被他毫不犹豫的抛弃。
他后来甚至打破这个时代的惯例,不再亲自率军,而是采取极为高效的军团制度,由诸位重臣代理总大将职务,从而给予家臣们极大的施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攻略各地。至于他本人,只负责攻略之后的封赏和战后处理(例如伊贺征伐和武田征伐)。这在其他大名家中,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样说起来,我贸然出兵土佐,根本就不算什么了,或许还是有进取心的表现呢——前提是我还在他的控制之下,而且所负责的事务不出问题……这些念头在我的脑中飞快的闪过,同时还有关于金崎撤退的若干细节。但是,我自然不会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那纯属自己找不自在。
“主公既然让臣下负责下和泉,那么伊势国自然要依靠北畠殿下。”我回答道。
“那么我就把信雄交给你了。今后,你就担任他的军监吧。”
“臣下一定尽力。”
“有了你和信雄的例子,我准备让三七丸继承若狭武田家,由长秀担任军监扶持。你觉得如何?”信长询问道。
这正是历史上的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丹羽长秀作为信孝的军监,泷川一益作为信雄的军监,直到单独负责一个方面……很显然,对于今后的大政,信长已经有了他的考虑。但那是消灭朝仓、浅井后的事情,现在是不是早了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