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7【为苏轼翻案】
韩桢吩咐道:“授苏迪安抚副使,让他也一块去。”
赵鼎的话,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韩桢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举荐之人?”
既要是蜀中籍贯,官职还不能小,同时名声还得好。
闻言,常玉坤出声道:“臣举荐开封府尹何栗。”
“何府尹乃眉山人,且是状元郎,官声极佳,由他去正合适。”谢鼎点了点头。
可赵宋的丘八入川,那是直接剃光头啊。
看完手中的万民书,韩桢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蜀中不能无兵。”
新降之地,怎可无兵镇守?
况且,成都府路西边紧挨吐蕃,南边与大理交界,驻军在此熟悉环境,加紧操练,可为往后做准备。
谢鼎劝道:“陛下,蜀中百姓苦兵灾久矣,贸然派兵进川,恐会激起蜀中百姓反抗之心。”
韩桢拍板道:“内阁拟旨,任何栗为西南安抚使,即日出发,随兖州军入川,巡慰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
“臣领命。”
谢鼎应道。
忽地,韩桢想起一个人,问道:“苏迪如今官居何职?”
时任吏部尚书的赵鼎立马答道:“如今在进奏院任《青州早报》刊编修。”
张叔夜出谋划策道:“此事好办,陛下可下一道旨意,向蜀中百姓保证,入川将士秋毫不犯。”
作为军部二把手,他完全信得过军中将士。
一则是陛下治军严厉,二则是军中待遇好,看不上百姓那三瓜两枣。
赵鼎补充道:“青州军军纪严明,不过蜀中百姓却无从得知,因此还可派遣一名蜀中官员随军一齐前往,安抚民心。”
“赵尚书所言有理,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