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
不过吴衍是自己的恩主,这一点韩冈从来不会忘记。
这一份恩德,在韩冈心中甚至比起王韶还要更深一层。
王韶用他,是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地方。而吴衍助他,却是救了他的性命。
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说。
韩冈向向皇后介绍着吴衍:“吴衍为官一向勤谨,无论在陕西,还是在厚生司中,做事都是极为用心。臣记得近几年来的历次考评,吴衍至少都是在中上一级,且还有上下。缩减磨勘的次数在朝堂中也是居于前列。”
韩冈有意普及教育,但这并不是说要在今生完成,最后能有个几成的成果,就算是不枉一番辛苦了。
“这……”向皇后没想到韩冈会有这样的提议,不论韩冈打算怎么做,肯定都是要花钱的,覆盖的人数越多,需要开支掉的钱粮也就越多,“不知宣徽打算现在哪路施行?”
“京中富庶,可以在京城试行。”韩冈说道。
“恐怕是善财难舍。”宋用臣摇头,他太清楚那些豪族、富民。从他们手中拿钱,比登天还难。就算一时拿到了,也难有第二次。
“终归有办法来解决。”韩冈道。这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观点。
宋用臣不知不觉的皱起了眉头。
厚生司由于直面疫症,最主要的是各地灾后防疫的主持工作,而名气最大的则是世人皆知的保赤局,专司为天下幼儿种痘。在这一事务繁忙,又无可替代的部门,立下功劳的机会都很多,缩减磨勘的机会当然同样多。
为皇太子成功种痘,特加官一级,赐钱物至千贯;三大王的子女成功种痘,上奏为厚生司官员请功,诏减一年磨勘;京城百姓的子女都完成了种痘,减两年磨勘。就这么一减再减,吴衍和厚生司官吏的晋升速度,就快得吓人。
“小学校的事,学士还是先上札子再议。还有本朝的事,不知学士认为吴衍此人如何?”
向皇后一时不想讨论韩冈带回来的问题,只得拿起吴衍来询问。
这是补偿吗?韩冈想到。
吴衍现在是第一任知州资序,进入御史台绰绰有余。做监察御史,只要一任亲民官,有第二任知县资序就够了,至于更低一级的监察御史里行,甚至只要是资深京官就够了不过这么宽松的进入标准,也常常为人诟病。
但是吴衍可说是循吏。厚生司,以及京城几家医院,都需要这么一个熟悉各方面流程的事务性官员来主持内部事务。厚生司换了判司事,照样能够稳定的运作,但换了吴衍,顿时就会变得磕磕绊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