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打出租,吃火锅
闻言,马宏伟点了点头,然后领着几人朝出租车站点走去。
我国出租车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国时期,而且多以黄包车和三轮车为主,建国以后认为这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便逐步将其禁止了。
直到改革开放,国门逐渐打开,来到我国的外国游客和港澳侨胞越来越多,这才在京津沪广等大城市,建立了一些出租车公司。
当时的出租车公司都是国营企业,司机都属于公司员工,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外国人和港澳侨胞,车费最早只收外汇,外汇券发行以后改成外汇券,直到后来大量个体户起来了,才开始收取RMB。
这倒也不是人家崇洋媚外,而是当时的国人根本就没几个能消费得起的。
接下这个任务后,马宏伟从对方那里拿到了100美元。
虽然现在要求外国人将手中的外汇兑换成外汇券,但他们并不会将所有的钱都换成外汇券。
拿到钱后,马宏伟便带着这一行逛了起来。
由于那两位法国人,还没有去天坛公园,所以这第一站还是上天坛。
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
当时坐上一趟出租车,那就相当于普通人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工资。
普通人连一分一厘都看在眼里,谁有那闲钱去坐出租车?
来到出租汽车站点,马宏伟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道:“同志,给我呼叫一辆出租车。”
“来填个单子!”
工作人员将单子和笔从窗口递了出来。
这一路讲解下来,已经差不多到了饭点。
走出天坛公园,马宏伟看向几个外国人,询问起来:“先生们,咱们打出租车去吃火锅怎样?”
“当然可以!”
“你自己决定就好。”
几人纷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