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资料
懒惰:逃避的**,懒惰及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懒惰一罪的产物。懒惰在这里是指‘精神上懒惰’。浅层意思就是“永远地睡去”,好像犯懒一样不肯起来。深层点的话,“懒惰”应当含有“现实逃避”的意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傲慢:卓越的**,过分自信导致的自我迷恋,觉得自己处处都高人一等为傲慢。
暴怒:复仇的**,源于心底的暴躁、憎恨、愤怒,导致情绪失控而产生强烈的复仇**为暴怒。
各种罪行其实环环相扣,所以各种各样的动机也被假设成是与各种罪行相连。例如骄傲(过度迷恋自己)其实暗示了贪食(过份消耗或浪费食物),其余各种罪行亦有相同的连系。每种罪行其实在表现出自视比神更重要,因而未能全心全意全神地投入去爱神。学者和神学家们也利用了属性(a)来解释这些罪行。
七宗罪在拉丁语中为:“superbia”(傲慢),“invidia”(嫉妒),“ira”(暴怒),“acedia”(懒惰),“avaritia”(贪婪),“gula”(饕餮)and“luxuria”(**)。在重新排列后,它们的第一个字母可以形成中世纪拉丁语“saligia”,然后衍生出其动词“saligiare”(去实行一条罪名,tmitah).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五)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六)妒忌-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四世纪当时的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ponticus),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deadlypassions),而在东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基督徒道德神学(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至于在天主教教义里,在2865个有编号并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92年的命令下出版的章节里有一段关于七宗罪的描述。违反道德行为的主要编纂法典(ians)仍然是《十诫》和至福,正面道德的基本声明。
相应惩罚
**:在硫磺和火焰中熏闷
四种基本美德和神学三美德合称为七德行。
编辑本段具体罪行贪婪,失控的**,是七宗罪中的重点。其他的罪恶只是无理**的补充。
**:**的**,一般指过度贪求**的快乐。
饕餮:贪食的**,浪费食物或者过度放纵食欲,过分贪图逸乐皆为暴食一罪。
妒忌:财产的**,因对方拥有的财产比自己多而心怀怨恨(此处的财产并非限定于资产,更多的指才能、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