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海耀武之试航01
航电雷达方面,采用了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3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是最新的8x固定式阵列天线,71ha波段2d长程对空监视雷达,sr-642d对空/对海搜索雷达远程雷达,还有新近改进的c3s数据链作战系统,舰载计算机跟j-21a一样,都换成了光路计算机。
不过,由于提前海试,所以武器系统中预定装载的‘雷暴’电磁攻击系统,光子曲射炮,暴风雨导弹系统等等,还没有研发完成,所以只预留了改装位置。同样的,预计的‘冷眼’被动雷达阵,光微子超远程模糊扫描设备,还有大型预警指挥阵列,也是只留了改装位置。
不过,即便以目前的装备计算,地效航母的对空监控范围也达到了600公里,而对海监控,由于航母一般飞行在8~25米的空中,监控范围要比一般战舰大的多,达到了210公里,可以同时监控超过1400个目标,并对其中480个目标同时发起攻击。
隐身突防方面,因为全身包裹着太阳能帆板,所以吸波材料就不行了,但是太阳能帆板本身就具有吸波能力,而且来者不拒,光波,声波,电磁波,都有相当的吸收能力,尤其是毫米以下波段,例如光波,像现在盛行的激光探测,对地效航母基本不起作用,而且航母本身的壳体外形设计,也兼顾了隐性性能,上方rcs(雷达散射截面)不超过4000平米,侧向rcs不超过300平米。
不过,再怎么隐性,也是大型战舰,现在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雷达,发现距离怎么也不会小于100公里,但是锁定距离,以米国航母编队计,绝对不会超过30公里,这点可以保证。
“……为了保证飞行能力,航母采用了双层翼设计,上翼是飞翼,也就是提供气动飞行能力的机翼,下翼是水翼,没于水下,主要在起飞阶段,划开海水,提供额外的升力,这船太重了,必须抵消水对巨大船身的阻力,当然,水翼也是流线型,在起飞后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气动升力,但不要指望太多就是了。
对了,这艘船是全电推进,引擎是也是电动机驱动,没有燃烧室,加上又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抗风浪改装,所以对水并不敏感,即便是在水下,发动机也可以启动,只是不能用过大出力,不是会漏电,而是水的反震力会压断扇叶,据测算,12级左右的风浪,对地效航母造不成什么影响,即便是压入了水下,只要别太倒霉,撞上礁石,又或者太深了,超过25米,对航母就基本无大碍。”
好吧,众人连腹诽的心情都没了,这地效航母不算,现在搞的是水下航母!!!!
“基本上就这些,然后是性能参数,船身长151米,宽66米,翼展162米,水线宽71米,船型总高24米,空载排水量4300吨,满载排水量6700吨,标准航速684公里/小时,最大航速742公里/小时,海面标准航速80公里/小时,这是为了让能源损耗跟空气水阻力的最佳平衡,最大航速无所谓了,太快就飞起来了。
航母能源舱装有303吨电胶原体电池,一次充满电可以航行8000海里,也就是14400公里,电能补充可以依靠港口,也可以用船表面铺设的太阳能帆板,当然,后者是主要充电方式。太阳能帆板的总铺设面积为2.3万平方米,有效铺设面积,就是上表面和侧面,太阳长期可照射部位,面积为1.7万平方米,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充满电只要8个小时。
至于人员方面,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舰型也小,所以船员不多,整艘船,包括舰员和飞行中队,只要227人就能正常运转,但是要效率最高,需要配齐314人,其中舰员226人,飞行联队88人。地效航母的大体情况,就是这些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没那么好的条件,充满总归在10个小时左右,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把电用完,作业手册的建议项里有标明,一次航行最大距离不要超过6000海里,也就是10000公里,然后就要进入海面航行状态进行充电,这样有什么意外情况,还能紧急起飞。”
“此外,”魏槐顿了一下,对着蒋维先说道,“蒋司令员,由于动态参数难以测算,所以在什么海况,什么天气,什么地域,要用大概多少时间充满,需要请你们在实际使用中,进行记录,并进行经验总结,最后给我们汇总过来,以作为将来的设计参考。”
蒋维先听着,应道:“这个没问题,应尽的义务。”
“嗯,”魏槐点点头,继续细数:“然后是武器配备和航电雷达部分。
地效航母标配四架j-21a战斗机,也可以换成电子战型,除此之外,装有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8套,可装备‘海红旗’系列中远程防空导弹,‘近视眼’激光近防系统12套,备弹480发,电磁投射炮两门,备弹400枚,反潜用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器4套,备鱼雷2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