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蟒传说 > 小绿龙-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小绿龙-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由于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国际生物界以它为模式种,将它单列为“莽山烙铁头属(ermi)”。

莽山烙铁头蛇还极具观赏价值,全身青绿青绿,色泽鲜艳,被生物界称为“蛇中熊猫”。

三千里送罕蛇,“小青龙”原来是新蛇种今年54岁的陈远辉从小就对蛇类研究和蛇伤治疗感兴趣。

1965年8月,他考入湖南郴州卫校时,就主攻别人不屑一顾的蛇伤医治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在郴州蛇伤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又来到大山深处的莽山林业管理局职工医院工作。因为莽山毒蛇多,蛇伤发生率高,自己在那里有用武之地。

1984年的一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陈远辉从睡梦中惊醒,林场的一名老工人被毒蛇咬伤了。陈远辉立即披衣起床,他认真观察了伤者左手的伤口后,心中不由得一惊,患处两个毒牙痕间距离宽达3.5厘米。

后经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服基解剖比较,确证了莽山烙铁头蛇在蛇类演化中的特殊地位。并以莽山烙铁头蛇为模式种,新建隶蝰科莽山烙铁头蛇属。

该属只有莽山烙铁头蛇一种。这种中国特有巨型毒蛇成蛇体长两米左右,重2至4公斤,分布于莽山一带海拔600~1300米的天然阔叶林区。

莽山烙铁头蛇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名单中。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珍稀、濒危价值与国宝大熊猫一样。

莽山烙铁头蛇发现至今已有10多年了,被发现的成蛇只有10来条,且仅产于莽山,分布区窄,数量稀少,加之体大,目标显著,很容易被猎捕。

目前,除了陈远辉单枪匹马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外,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扩大种群的工作还没有启动。缺少科研经费和助手是陈远辉面临的首要难题。

作为中国蛇伤学会会员,他对我国已发现的49种毒蛇的特征习性了如指掌,但从未见过如此宽的牙痕。于是,他赶忙问伤者是被什么样的蛇咬伤的。

老工人告诉他,是一种草绿色花纹、乳白色尾巴、啤酒瓶粗身体、三角形铁头蛇头的大蛇咬伤的。当地瑶民中传说莽山有一种全身青绿、乳白色尾巴、体形巨大的“罕蛇”,相传为东海“小青龙”转世。难道“小青龙”出现了?

陈远辉想,这“小青龙”极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生物学记载和鉴定的“新蛇种”。

1989年9月23日下午,老工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陈远辉,说林场两名青年职工在海拔800米的夹山保护区捕捉到了与上次咬他一模一样的两条大蛇和一窝小蛇。

陈远辉用蛇笼圈养了3条成蛇。他说,这样做是没办法的办法,是违背生物规律的,关在笼中的蛇远离了其生存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但至少能给前来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现成的蛇。

广东暨南大学教授劳伯勋在给陈远辉的信中说:“莽山烙铁头稍有闪失,就会像红尾筒蛇一样在我国消失。而那是远比红尾筒蛇更难以弥补的,因为红尾筒蛇在国外还有多处分布,可莽山烙铁头一旦消失,这一物种就此彻底完了。”

(2003年10月下半月版《知音》作者:谢云辉)——蛇类专家陈远辉救护莽山烙铁头蛇的故事[背景资料]:

莽山烙铁头蛇,俗称“小青龙”,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因1989年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而得名,1998年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编印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世界“极危”级两栖爬行动物。

目前,全球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东部林区有发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