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综武侠]大侠,快到我卡片里来! > 第34章

第34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苏羽臻打听到刘伯温的下落——得知刘伯温曾因在元朝为官却不齿那些欺压暴虐之事,多次上书最后只落得一个解职回乡的处置,如今正在他老家浙江|青田一带务农。在听说刘伯温每日读史,且每每读到汉高祖与张良相遇一段便闭口不言时,苏羽臻自是知道,千里马在等着有缘人呢!

话分两头,张无忌心知自己其实只拥有一个明教教主的名头,虽然明教诸路义军完全属于自己名下,但各路义军被各大领军把守并与元朝交战多年,自然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此时他年纪尚轻,又无任何军功能够在军中立稳脚跟,情况对于他来说完全不利。

苏羽臻深知,朱元璋这人的智谋先不多说,便看他身边一众幼时伙伴如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皆为现今抗元猛将,被如此之多猛将拥护爱戴之人,能是个好相与的?

她为张无忌的处境担忧,但她也知道自己不过几两重——但当她暗中叮嘱张无忌在搜罗各大义军首领及手下能用大将的名单之后,苏羽臻惊悚又惊喜若狂地发现一件不幸中的万幸之事!

——刘伯温并不在朱元璋身边,也不在任何一名义军将领手下!

在苏羽臻眼中,在历史长河所出现无数的智囊角色中,她最欣赏的一是张良,二便是刘伯温!无论历史上诸多智囊型人才如何在大业完成后被君主猜忌,但最起码刘伯温之死能够保全身后所有家人,且死因与死名都不会侮辱了他自己历史上的清名——这点,是朱元璋恐怕都要痛恨无比的吧。

所以曾经在元朝官府的追捕中,彭莹玉因着在广大百姓中的好名声而受到众多接济,终于成功逃脱官府追捕而与徐寿辉会合,

另一方面,北方刘福通曾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义军首领,韩山童因战身亡,韩林儿却年幼,刘福通拥立幼主之心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刘福通这一方也曾经打过几个打胜仗,但他错就错在拥立太早呼声太高,几个大胜仗赢了之后被元朝军队盯上尚不自知,最终被元军大部队包围,临死前倒是一心护送韩林儿突出重围,嘱托韩林儿往明教义军总营奔逃。

韩林儿在几名忠心部下的护送中终于抵达明教大营,偏偏不巧的是……他所到达的营帐,正是由朱元璋等人负责之处。

韩林儿被刘福通拥立时采用大宋年号曰“龙凤”,并设立一定官职人选。此时陪伴韩林儿逃出,并或活着抵达朱元璋大营的,正是曾被选为丞相的盛文郁、为知枢密院事的刘六。

现在朱元璋身边的军师乃是当世老孺朱升。朱升其人曾为他提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深以为然并推崇至今。因为朱元璋深知,自己头顶还有个明教教主压在那里,惟有真正消灭了这个顶头BOSS大隐患,他才能真的称王称霸,甚至……称孤道寡!

对于韩林儿的到来,朱升的计谋与朱元璋不谋而合。他们要借韩林儿的名声让张无忌猜忌,而张无忌若真如同武林人士那般将韩林儿除去,则朱元璋一方便暗中散播张无忌不容人且有称王雄心之事……如此一来,再加上天下大乱,不说元朝军队是否会对此戒备,便是诸多义军首领也会感到心寒不已,而与张无忌离心离德。

张无忌听说了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安民心”之策略,不由得为之惊叹。他钻研武穆遗书,发现行军打仗之事颇多精妙内涵,加上研读三十六计,懂得这战争一事不光只是将领出力,兵多粮广是基础,安稳民心、占据天时地利才是上上之策。

杨逍等江湖人便多去处理江湖事,张无忌目前的优势在于他拥有一众武功高强的江湖后援,必要时以民族大义的名义推动中原武林一同抗元,并借此打压诸路义军的不臣之心。

而张无忌自己则每每召集低层但在义军中处于中上层位置的将领们,以无比谦逊的态度从这些老军人身上研习他尚有不明之处的排兵布将,并竭力使自己在最快时间内弄懂所有义军分布以及军中各种事态发展,将之暗记于心。

刘六乃刘福通之弟,为人孔武有力;盛文郁之所以为丞相,便是他有一个做军师的脑袋。

韩林儿身边除这二人有用之外,其余便是几名拼死厮杀后存活下来的无名兵卒,倒是在逃亡路上与韩林儿等人相依为命,生死相依,感情融洽。

他们抵达时,朱元璋、常遇春、徐达等人正在隐秘讨论,有关教主张无忌要来巡视大营一事。他们一致认为,教主在安定中原武林的内乱之后,终于能够放下心来将全副心力放在关注前方抗元战事上,所以教主这一次巡视,必定……要夺权!

朱元璋本就心思深沉,兵权在手的感觉太过美妙,无论是谁……他都不想相让!

而这次韩林儿的投奔……朱元璋在听到士兵禀报时,一瞬间便想到一招借刀杀人之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