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做了回英雄1
越过一座山包,终于到了据称是这片草原上唯一的学校。据介绍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不容乐观,一年下来,还没有城市小孩一个学期学的东西多。
一位姓王的老师接待了他们,草原上的人看不太出年龄,估计他大概三十出头,是学校里不多的经过正规教育的老师之一,普通话说得一般,好在都能听得明白。他同样有着草原上人的热情,并自告奋勇要陪他们转转。
也就是刚过中午,孩子就都放学回家干活,王老师实践了诺言,亲自陪他们欣赏一下美丽的草原。
牧民们的生活并不困难,应该多数还比较富足,很多家庭每年的收入都在数万元,远远超过了国内平均生活水平。但世代游牧,对教育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都不反对孩子上学,但却抱着可有可无的思想,热情没有多高。
多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也许这一切会有改变。里面的多走出去,外面更多的进来,慢慢会好起来。
两女遇到了一群放牧的小孩,也好奇地驻足问话。浩然饶有兴趣地快走几步,看她们是怎么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跟一帮小家伙交流的。
不等他到近前,听到余晨表扬起易晓姝:“哇,晓姝,你连这儿的方言都听得懂。”
余晨兴奋地跑回到他身旁:“晓姝好厉害,她刚才问了,这几个孩子都在前边的小学上学。他们也挺可怜的,只能半工半读,先把牛羊赶到指定的地方才能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早早赶回家去。”
易晓姝居然会懂这儿的少数民族语言,浩然不得不表示钦佩,决心回去也找机会多学些语言。刚上大学那会儿,在吴娴的“逼迫”下,他曾经多学了两门外语,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展示”。看来掌握点地方语言也很有必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人佩服一把。
易晓姝接下来对余晨的解释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原来她早想来这儿地方,假期里磨着婶婶教她学了几句,正好今天能听懂一点,但多数话却不明白。
娱乐和文化生活都显得贫瘠,与他们手里大把的票子比起来,确实是很不成比例。卫生和教育状况让人担忧,看病吃药大都靠世代相传的“岐医”。
草原上也许更需要一些现代化的产业,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在这儿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比如医疗或是娱乐,必定会有巨大的回报,如果能参与当地资源的开发会,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环境的成熟。
敢情她也是现烧现卖的,记得温赫好像说过,他家嫂子是个少数民族,只不过具体什么地方不知道罢了。
余晨兴奋地说道:“走,咱们快回去吃早饭,过会儿去小学看看,这儿的小孩是怎样读书的。”
是个好主意,不过浩然想的却跟她不同——也许这儿的老师有会懂普通话的,跟他们交流,了解些当地的习俗也许会容易些。
浩然把所有的行李背在身上,他们离开了招待所。既然自助游嘛,就得有点样子,好好领略一下当地人的生活。
吃的东西已经被扫光,带的衣服也都一层层的被两女穿到了身上,浩然背上的负担也就少了很多。往前走着,太阳渐高,天气渐热,她们就开始脱起来。这次他也不管了,让各人自己带着,做个“小人”也挺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