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羌笛
孙胜利注意到这“少年”肩膀相当骨干清瘦,脸上却十分圆润。这就很像是女扮男装的样子。女性皮下脂肪丰富,所以看起来珠圆玉润。同时女性的骨架子比男性普遍小一号,所以香肩似削。
只有等他吹起来,才能确定这是个啥。胡笳自然是用手拍着吹的,此所谓胡笳十八拍,汉末蔡文姬曾经玩过的。羌笛则不需要用手拍打音控,这更像是吹箫。低着头,用按孔的手法来吹奏。
反正这不是箫也不是笛。因为造型是一头尖一头圆,带着明显的胡族气息。一看就不是中原文化。
那么……这是西夏艺人?还是契丹、女真流浪艺术家呢?
西夏虽然是大宋一百多年来的宿敌,却并不妨碍大宋帝都附近出现党项族的卖艺人。
盖因为党项人最初曾经是帮助宋太祖打天下的铁杆盟军。
也许没必要搬到楼上雅阁去。只要嗓门儿不大,不虞被人偷听。
那两桌客人,都比较识趣,并没有坐在靠近小广场的这一头。都坐在最远端,靠近阁楼的楼梯拐角下面。那种犄角旮旯的位置,按例是只有穷人才会去坐。
因为经由楼梯上上下下的客人和店小二,脚步落地时多多少少会在楼梯板上掀起一点点的浮尘飞灰。
所以有点洁癖的客人都不愿意坐在正对楼梯的斜下角。
那个位置,是收费最便宜的。
也就是大宋跟大辽在澶渊激烈对掐的时候,党项族当中的野心家趁机闹起了夏独主义,这才自立西夏一国。
党项族百分之七十都是野心家,所以立国的过程顺利无比。但也有百分之三十死忠大宋,认定了只有汉族才能治中国。这百分之三十的好党项人,当然力量不足以阻止李元昊家族的独立,却得以合理合法的加入大宋国籍。
杨老令公的老婆佘老太君,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爱大宋的党项族姑娘。
于是孙胜利一见到这奇怪的胡笛,便忍不住地浮想联翩起来。
单独一人,独据一桌的那个少年,就更奇怪了!
看上去一切正常,关胜觉得确实没必要瞎折腾。即便不搬进雅阁里去,也并没有甚么大碍。
孙胜利的看法就完全相反。
那个正在等人的,以及那爷爷和孙女儿,在孙胜利眼里看来都很可疑。
那爷爷手里的笛子,无疑是胡族的笛子。
和关胜利一样,孙胜利同样闹不清楚这是胡笳还是羌笛。看起来像笛子,但孔数比现代笛子少得多。介乎于胡笳和笛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