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武大郎的遗志
之前有说过程颐恰好不久前被蔡京排挤到了西安去主持思想教化工作,正好跟刘家密切往来。刘道友的爸爸和哥哥都已经中了老夫子的这个毒。刘锜也被传染。
这时候刘道友是真诚想帮武博士把这第二项遗愿做到完美……(第一项他自忖有点悬乎,那么第二项做好点也可以有效平衡自己的良心)。
所以就格外细致地多提了这么一个醒……
蒯飞大惊:“嘛?牌坊?这个不要!千万不要。给她个发财致富的路子就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我是这么个意思。”
刘道友:“然则武前辈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商人孀妇总是难免遭人欺负的。越是有钱,越是木秀于林。既招风又招妒。我担心这不受人欺负一款很难实现。除非给她另寻个有力的靠山。”
譬如赵明诚临终的时候,就忘记写遗嘱安排李清照下半辈子的终身大事。李清照在“金石录”自序中讲:“明诚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85)。葬毕,余无所之。”
这都是文明程度极高的北宋了,身为知府级高级干部的赵明诚遗嘱尚且完全不理睬媳妇儿守寡的问题。
更何况曹孟德那是汉末,更何况曹孟德关心的是铜雀歌姬。
可见老曹这样的妇女之友很罕有,这北宋的常态还是不怎么关心寡妇未来生计问题的。连李清照死了老公,都落得个“余无所之“,我没地方可去了,如此凄凉下场。
更何况区区一个邓九娘。(范真人当日召集四大助手时,自然是传阅过武某人案情卷宗。刘道友知道武博士家里有这么个小妾。)
蒯飞进一步大大大惊:“你说啥?孀妇?”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对方眼中,已是个死人。他还以为这是在进行商业谈判呢。
……
简言之,刘锜其实是想问个明白:你是要给这小妾分香派钱让她自由改嫁呢,还是要给她扶正立个牌坊呢?
按汉时旧例,士大夫儒生是不允许以婢代妻的。因为以婢代妻意味着扰乱纲常秩序,令素质低下的下等人混进有文化有礼貌的上等人阶级。
儒生胆敢以婢代妻的话,立即剥去头巾除去功名。
但商人可以随意。
贞洁牌坊这东西,目前正在程颐老夫子的倡导下开始改革试点,暂时还没有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