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尽忠职守西门庆
在沉重和高速之间,选择最大化的乘积,就这样得到了如今这种制式标配小斧头。
解决不了弹性材料问题,那么重甲对弓矢有优势。解决了弹性材料问题的话,那么无须等到大火炮问世,直接就可以让城堡流和重甲流成为笑柄。
历史上欧洲人和南宋人均为及时找到合适的弹性材料。
北宋试图用床弩来提升射距和穿透力,然而这东西没有机动性,实战价值仅仅只是偷袭。自从100多年前在澶渊击杀萧垯凛之后,笨重的床弩再也没有取得过任何明确的建树。
岳飞时代貌似是用人体工学所能达到的极致尺度,来制造单兵适用的最强巨弩。
据说即便是岳飞,也需要坐在地上,用腰腿手臂合力,才能给如此强悍的巨弩张弦装矢。这就意味着,野战中这种兵器面对重甲骑兵基本上只来得及击发一次。当然,面对徒步参战的欧式铁罐头,岳飞弩还是极其有用的战具。
大唐投石车可以将巨石轰出数百步远,因其天生具有曲射的特性,是比床弩更适用的攻坚利器。
南宋武库秘要中讲:以投石车炮击敌之巢车,无有不粉碎者,炮击敌酋,亦能贯穿其头颅甚至粉身碎骨。
然而,当进攻方也配备大量投石车又该怎么办呢?
南宋工程师和军官们表示:攻城者必用大石,守城者却可以抛射陶土烧制的硬质泥丸。在双方均使用最大出力极品投石车的前提下,大石不能及远,必得迫近前沿。我之泥丸弹质地轻盈兼有霰射效果,射程更远,足可以在敌方攻城炮进入射程前,远程灭杀其拽炮手。
于是所有的城防都基于这么个战术思维来建造。
可惜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骑马的。
基于这样的一个社会工业水平以及技战术模版,飞哥大领主地下城士兵采用了小斧头作为主战武器。
机器人自然是傻大黑粗举动笨拙的。(为什么无法创造出终结者里面那样的记忆金属机器人,飞哥闹不明白,这个世界没有说明书。相关设定鬼知道是怎么设定的。)
力量型的笨拙战士,自然最适合玩斧头。
没必要使用巨斧。巴掌大的手斧才是最优解。实践测试证明,按照质量X速度=冲量的法则,斧头理论上是越沉重越有杀伤力。然而过于沉重的斧头挥不出足够块的速度来,反而蠢了,典型的得不偿失。
在回回炮横空出世之前,南宋制式守城技术可谓无敌于天下(北宋没能掌握这项绝活),攻城方投射巨石会提取遭遇泥丸炮的霰射,倘若双方都用泥丸炮互射,仍是依托城防工事的一方战损轻微,野外的一方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
回回炮的革命性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在射距之外提前备好配重,将皮筋张力拉伸完毕之后,再将大量备弹完毕的投石车集体推前,实施全面轰击。由于不再需要数十米拽炮手在火线上冒死拽炮,仅仅只需要少数推车力士。
与传统的数十人喊着口令合力拽动的旧式跑车进行对轰,回回炮便成为了战无不胜的杀戮利器。拽炮手的惨遭损失不可避免。这样的战争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也即是说,南宋的城防战略,无须等到马克思说的火炮来击溃。直接就可以被回回炮所压制。
这也就意味着,投射类武器面临一个弹性材料模量上限的瓶颈制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