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清乡计
此事全怪这许大尹祭出这一招清乡大法太厉害,顿时就把宋公明逼到了不得不反的最后关头上来。
武松这次东京之行,意义重大。
看官也许要问一句,区区一个郓城县,真会有那么要紧?是的!这郓城,这年月,其实是京东北路的帅治所在地。如果可以把大宋的“路”等同于大唐的“道”再略等于后来的“省”这个概念的话,那么郓城这时候不是一个小地方,这是京东北路的省治所在地。按北宋的说法,称作“帅司衙门”。要想打破这清乡扫荡的鬼子封锁线,务必要拔掉帅司衙门这个要害据点。就算拔不掉它,也务必要令其指挥机能,在一段时间内陷于瘫痪。
于是水浒传里雷横枷杀白玉莺,朱仝带二十个土兵捉拿晁盖什么的剧情,统统都成了扯淡。水浒传是把郓城当作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县来看待,施老师故意不提此时此刻,此处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军机要害所在。
驻守郓城的,并非以二十人为单位的区区土兵,却是以营为单位的禁军主力之一部。
倘若看过,他也许就会猜疑这许大尹,该不会是岛国鬼子的灵魂附体吧?这分明就是八百年后日寇在华北所搞的“鬼子清乡”那一套嘛!
总之,宋江现在的处境很蛋疼。
当真动起武来,夜袭郓城县,杀了那些里长保长,一把火烧毁那些签到文书,便可以轻松打破鬼子的封锁线。
一旦没有了那些签到文书,当地顺民夜不归宿、暗中通匪的违法证据也就不复存在,当地百姓又可以踊跃赶来大力支援微山湖游击队了。这倒也不是做不到。
只是这么一来,也就彻底坐实了造反的罪名,再也无法洗清。
郓城已经坐在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桶上。
宋江也不愿意直接就把事情做大,寄希望于武松这次顺利接上师师的头,向赵佶当面陈情,给梁山泊人民留下一条活路。
乍然遇到李清照和梁红玉,武松的眼前顿时明亮起来。
……
宋公明此刻下不了这个决心。
目前为止,梁山好汉们打出的旗帜,暂时还不是造反,只是严正抗议。抗议地方官府无道暴虐,地方污吏蒙蔽中央,非法强征极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导致了数千人民转进梁山泊深处,避税抗租。这并不是造反。这是聚众示威。这官司打到赵官家面前,宋公明是有信心有证据,合法论证西城所的诸般不是。律师出身的宋公明,有较大的把握论证梁山数千人清白无辜。
可是,一旦攻破帅治,大规模杀害里正,焚毁政府机关保存的户籍档案,这样的举动就是再也洗不清的反叛之罪。
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愿意造反。故此宋公明十分纠结。
李师师和李清照,也许帮得上一个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