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女推
如此冗繁的手续,大老怎么可能亲自去料理。在其他衙门里,向来都是由诸曹椽刀笔吏们,来料理此等琐事儿。现如今,神霄体系正在向衙门的模样发展,不久之后,这神霄宫便会搞得来跟开封府一样气象森严。但目前这样的改制尚未完全,神霄宫目前暂时还没有一支由诸曹椽刀笔吏们组成的文员队伍。
开封府分做南院北院,分别下设判官、推官、六曹。
真伊小姐目前被授予的阶级,相当于推官,位次于判官。专掌刑名、执笔书记,日常负责推断勾讼之事。
府衙一级的推官,一般是进士及第,在解试中脱颖而出,被拣选出来的佼佼者,才能够担当的重要岗位。跟外地知县相比,这京师推官只大不小。
李真伊是个来自泡菜国的女子,不可能参加大宋朝的科举。恰好大宋朝的科举自由度比较大,有时候不需要经过吏部主办的省试,开封府便可以直接开考取仕。
真伊小姐事实上就是知道很多很多事情。但绝大多数都停留于表面,基本上深入不到核心。
就譬如眼前这一次吧。范大老跟武博士相互呵呵,这里头的真实底蕴,李真伊并没有完全看懂。却也看出了相当多的表层内涵。
范大老想要的,绝非目前所见的这么一点点。武博士能够拿得出手的干货,显然也不止目前正在拿出来的这一点点。这两个人,目前互不信任,正在相互猜忌着。这正是真伊小姐趁机为泡菜国立功,一个绝好的时机。
范大老从提刑司衙门把武博士要过来,这事情的起由,在李真伊看来,就是为了得到化学丹道方面的某个重要配方。她既不知道冰魅这一件事,也不知道硝石精炼这第二件事。
但这真伊小姐偏偏却看过提刑司衙门移送人犯时,出具的卷宗档案。
开封府解试选拔的干部,只重刑名科目,不像吏部大考那样主考治国策论。略等于后世的法律专科。
到了徽宗朝,土地兼并速度大幅度加快,无数失去土地的浮客涌入京师。汴京人口暴增,眼看就要超过一百五十万。开封府急需扩招大量刑名专科人才。于是除开吏部大考、开封府专科小考之外,还特开贡士恩科。这就有了点回到汉朝的模样。汉朝没有科举,都是由地方上推举孝廉,来为中央政府提供干部储备人才。这徽宗朝,仅限于开封这个范围内,小范围施行了大汉时代推举上岗的老办法。
尤其是这神霄宫体系。宋徽宗是打算在科举当中增开道科,把“道士”也作为“进士”的一科来看待。未来的科举选士,将会选拔学士、武士、道士、推士,四种士子。
作为秘书,这些公文上的往来,范大老这两年都是交给她在协理。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巡检司某某巡检使臣,经谁举报,于何地拿得何犯。经查实,某犯籍贯出身如何如何。家中状况又是如何如何。卷宗中所写的,就是这些情况。
这样的档案一式誊抄三份。负责办案的巡检使臣自留一份,缴回巡检司归档。这是使臣们日常公务以及立功的凭据。大宋军官和武警干部,每三年一次叙迁。到时候想要升职加薪,就要用这些档案来说话。
提点刑狱司从巡检司提走人犯,提刑司也要自留一份卷宗。这案子,提刑司经了手,从巡检司手中接过了人犯,这当然要备案。提得的人犯,结案时却没关在提刑司自己的监狱里,或者送去开封府,或者送去孟阳岗,这些去向,也全都要备案书明。不然,上级领导异日查问起来,提刑司上下人等,没有凭据在手,只怕没办法回上头的话。
最后,连同人犯一起,落到范大老手中的这个卷宗,是第三份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