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第八十八章
在调/教演员这方面,卫余可以说是轻车路熟,他手下经过的木头桩子大花瓶不知几多,一个个都是骂声满满地来,赞誉满满地走,没道理碰上个真会演戏有灵气的还教不好了。
可他在看到顾阳在监视器中呈现出的面孔时,头一次感到了一丝空白。
镜头中的人,和现实中的人并不一样,任何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被放大无数倍,在大银幕上,一个眼神,一个回眸,都足以被铭记回味无数次。那些电视剧出身的演员,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表演的过了火。所以真正能演好电影的,起码在镜头里,要不让人出戏。
顾阳的脸在镜头中放大,他的脸型不需要矫正就极为端正,而且非常小,头身比近乎完美,是上镜最需要的硬件,演员与生俱来的天赋。卫余本来应该在心中暗暗赞叹的,可他的注意力却被吸走了,被少年的眼睛吸走了。
那双眼睛,那样大,那样细腻,不讲理地霸占着他的视线。
楚先生(娱乐圈)
购买够百分之六十可以正常阅读~ 站在导演的立场上, 有些看法是和演员不一样的,特别是像卫余这样的名导。一开始,他选中顾阳, 是因为多方因素, 楚今夜的推荐, 同龄演员的断层, 顾阳本身的气质契合度,种种原因, 使得这个少年成了最好的选择。可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是卫余不会告诉别人的。
与其说,他是相信顾阳可以演好, 不如说, 他是相信自己的眼力, 和自己的剪辑能力。
卫余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他也有这个资格。
一个好的导演,能发掘演员的内在潜力, 也能以巧妙的手法弥补他的不足。当年,他能将一代花瓶调、教成柏林影后, 主要就是归功于他的导演才华。
明明还什么都没有发生,却好像已经说尽了一切。
当顾阳开口说话的时候,卫余就知道,完了。
“我的母亲和父亲,很早就离了婚,那是一个下午,父亲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回来过。”
所以,其他人对顾阳不看好, 卫余本身是无所谓的, 自己人知道自己事, 只要顾阳能发挥出《渭河战》里那个水准, 他就能咔咔咔给他剪出个神作来。
这就是天才的傲慢和能力。
出于这种心态, 在让顾阳上去演时,卫余其实没有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只是想看看顾阳到底准备的怎么样,是个什么路子,他就能知道该怎样更好的挖掘他。
表情丰富,就把镜头集中在脸上。
肢体语言出彩,就拍全身,多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