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致敬大匠
这种铁路注定一辈子也不可能提速到八十公里每小时以上吧!
看到山就避开,看到水也尽量避开。
能不修桥的坚决不修桥,能不开山修隧道的坚决不修隧道。于是从巩县到洛阳的这段陇海铁路就像是盘山公路一般,弯弯曲曲的绕山行走。
不过这样关系也不大。
毕竟苏白衣修筑的这条铁路不会跑太快,最多四十公里顶天了,铁路的线形稍微有些不平直也无伤大雅。
二段铁路的线形绕来绕去,但还不能将所有的小山包都让开,在巩县到洛阳的这段铁路上,有两条隧道。不过都不是很长,在三百米左右。
其中,海州到归德府长度大约是三百五十公里;归德府到洛阳段也是三百五十公里左右,而洛阳段到西安府稍微少一点点,大约也是三百五十公里。
苏白衣翻开第一段图纸,仔细的看了又看。
一段海州到归德府,基本上都是平原,中间没有任何山地,只是偶尔会遇到一些小型的河流,宽度大约都在一百米之内。
换句话说,一段内只有路基和桥梁,没有隧道。
路基不用说了,尽量就地平整之后,就在平地上对方石子铺筑铁路,真是遇到乡间小路的时候才将路基填筑高一些,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当地人修筑地下通道过人过车。其次就是桥梁。
苏白衣将二段铁路的平面图纸一册册的整理好然后放好。顺手拿起了三段铁路的平面位置图纸观看。
三册有些伤心。
从洛阳往西开始,过了三门峡之后,河南陕西两省地界交接处,是太行山余脉。这里的山山势比较平缓,山头也不是很高,但是多啊。
于是清末民初规划的这条铁路又开始了它的蛇形大fa。
说实话,苏白衣刚刚看到时候,内心深处充满了鄙视:这也叫铁路?修得弯弯曲曲,这要多费多少人工,这要多绕多少路呢?
修桥稍微复杂一些。
可现在有钢筋和混凝土,在小河流上修建桥梁就简单多了,常用的法子就是先堵住一半河流修桥,等这一半修好之后,放开水流再堵住另外一半,然后整个桥梁就修好了。
只要不碰到长江、黄河、淮河这种宽度超过数百米的大河,用这个半疏半堵的法子修桥是最快捷的。
二段归德府到洛阳,这一段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只有过了郑县(郑州)后从巩县到洛阳这段区间内,因为嵩山余脉的缘故有些小型的山包,铁路修建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平直了。
苏白衣发现,这清末民初的陇海铁路线根本就不像现代修路那样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这条陇海线选线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