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骗局、故事 上
这个大牛股在ipo登陆二级市场,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开始在造假。
李炎听着云凌的话愣住了,就连敲击键盘的手都悬在键盘上没在落下。脑海中李炎依稀知道了云凌讲的是哪一家上市公司。
造价的大致过程很简单。
首先,改制成股份公司的时候,这家上市公司贷款运作至公司之外,以1.5元的价格吃下了将近两千万股。
然后,三年的时间这家公司成功登陆华夏主板市场。当天股价报收于十八元每股。这将近两千万股不在机构交易账户当中,而是被分在了几十个个人投资者的账户里当然这些账户自然由少数高管掌控着。
就在李炎手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记录着云凌故事中的心得体会时。云凌并没给李炎太多时间,他紧接着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华夏的资本市场中从来不缺乏大牛股。就算年景最差的时候,也总有一些异类黑马蹿升出来。
某只大牛股,四年能疯涨六十多倍。这在华夏的资本市场中过去屡见不鲜
这只大牛股的收入念念高增长,利润更是念念高增长。不用说现金流自然也是相当的优秀,董事长几乎被奉为了华夏资本市场中的神
不仅仅是报道,就连市场中很多个人投资者都认为这位董事长在经营企业中的判断简直可以用大妖孽来形容。甚至不少网络写手已经把他的故事写成了重生、穿越、自带大败家系统。
之后的日子里,这家上市公司先后投入了七个亿的资金进入这些账户,买入这些筹码。
这家公司念念达到乃至超过经营目标,连带的上市公司董秘都被奉为了“天下第一大秘”。
对于这家上市公司看到的调研报告更是满天飞。或者说,如果一份调研报告的荐股中没有这家公司,这篇调研报告在发行之初就会被领导层直接斩落马下,在补一句:***你都不推荐,你是傻吗?
显而易见的大白马,股价走势证明着判断。每一次回调让个人投资者都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买买买
每一次回调,都被当做了买入的机会
可是现实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