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侯爷论斤卖还是论个卖?(万字更)
朱蕤不由得微微皱眉,现如今市价,一两银子大约能买到六七石的精米,就算逢灾漫天要价,这十八万两银子也是不小的数目了……一着补一着本来是绝对够用的,不承想现在却碰到了这一着。他杀官取财是为了龙脉,所以所杀之人,所取之财,金额,去处,时辰等等,分毫不能差,可是现在,锦衣侯却误打误撞的插了进来,锦衣侯是一个意外,所以他的计划便要跟着锦衣侯这个意外,进行相应的变动……朱蕤缓缓的道:“朱蕤无过,不能自废武功,我也没有这么多银子……但还是要请侯爷开仓赈灾……”
朱蕤略一思忖,心头已经是明镜一般,长吸了口气,道:“你居然在百姓身上下毒!”语声淡淡,心头却已经怒极。
现在想来,他一定在刚才那个女子肌肤上下了毒,这样的人一定不止一个……那女子是真正的灾民,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被下了毒,所以没有丝毫破绽……锦衣侯料到朱蕤等人迎面赶路,一定会顺手救济灾民,若有肌肤接触,这毒就会留在朱蕤身上……却是隐而不发。而锦衣侯的银鞭上也下了毒,却只有在见血的时候才会有效,便如一个诱因,诱发之前的毒发作……朱蕤若受伤,必定是锦衣侯小胜之时,不得不说,锦衣侯的确十分好胜,也的确工于心计……
锦衣侯乍见巨大的重明鸟真身,也是十分震惊,面上却仍是四平八稳,冷冷的道:“朱蕤,你逃走容易,要我开仓放粮却难!而且你身上的毒,若无本侯的解药,也难撑过一个时辰!”
朱蕤微微闭目,锦衣侯所用的其实不是毒,只是一种药物,但两相冲突足可害人……朱蕤既然得池画月授了解毒之法,这点药力自然不放在心上。可是眼看戌时将过,若再不开仓放粮,就要再等十二日,否则便要前功尽弃……灾民怎等得十余日!只怕就连这城中居民,也等不得十余日了!十余日不知要死多少人!
朱蕤长吸了口气,一字一句的:“你要如何才会开仓放粮?”
锦衣侯细细看了,不由双眉深皱,他不可能预先准备一份假的名单来骗他,可是若不是他,又会是谁?锦衣侯冷冷的道:“你当你这样,本侯就会信了?你若当真问心无愧,就马上跟本候回京,等候刑部审理发落!”
朱蕤眼见时辰渐晚,心头焦急,语声渐冷:“侯爷请先开仓赈济灾民!其它事情,慢慢再说!”
锦衣侯冷笑一声:“本侯已经说过了,本侯要做甚么,还论不到你来指手划脚!”
朱蕤怒气渐生,微微抿唇,锦衣侯双目凛冽,缓缓抬手,按在了腰间银鞭上,朱蕤昂然而立,亦是寸步不让,看着锦衣侯森冷的目光,朱蕤心头忽然掠过一阵不详的预感,却已经来不及多想……下一刻,锦衣侯的银鞭便灿然卷了过来,朱蕤掌中剑亦笔直弹出……
这一战势所难免,若不如此,锦衣侯要如何泄愤?
锦衣侯厉声道:“本侯要带你回京治罪!”
朱蕤点了点头,“好。”
大概是没想到他答应的这般痛快,锦衣侯倒是一愣,然后冷笑一声,徐徐的道:“不止如此!本侯问你,你从宋县令那儿,拿到了多少银两?”
朱蕤犹豫了一下,还是道:“一十八万五千八百两。”
“好!”锦衣侯冷笑道:“我这儿有精米三百余石,糙米四百余石,还有一些其它的米粮肉菜。这整间米店所有的东西合在一起,本侯要卖你三百万两银子!你若拿的出,我立刻开仓赈灾,然后带你上京!你若拿不出……那么,你甚么时候自废武功,我便什么时候开仓!”他冷笑一声,微微眯起了眼睛,徐徐的道:“拈花郎不是效法佛陀,号称慈悲为怀么?本侯倒要看看,你会为了灾民做到甚么程度!”
两人这一动手,气势着实惊人,房中桌椅器皿不断被杀气撕裂,最后连整面墙也轰然倒塌,两人由室内打到室外,数个黑衣人远远站着掠阵,却不敢离的太近。银鞭极韧,且能极远,可是朱蕤一柄三尺青锋,却如冷电一般,雪亮剑芒吞吐,在在不离锦衣侯面门……到最后,两人身影都已经裹在了银鞭的光芒之中,只间或呛啷啷一声巨震,长剑击在银鞭上,火花四溢……
从头至尾,云小鸟都隐身躲在角落里看着,而门外的花朝月,借自家座骑的眼耳,当然也就把一切弄的清清楚楚,看两人一言不合打了起来,花朝月担心朱蕤,早顾不上生气,急要往里冲,可是这米店外面看起来一切寻常,她这一冲,顿时就有无数黑衣人涌了出来,挡在她面前。花朝月本就不会武功,一看他们人多,便焦燥起来,索性一挥手,巨大的金色鸟儿乍然出现,一众黑衣人一怔之间,花朝月已经骑着鸟儿冲了进去。
黑衣人们乍见天降神鸟,无不惊疑不定,可是在顶头上司面前又不敢不冲,不免雷声大雨点小,一时呼叱声震天。
朱蕤虽在激战之中,却一直在挂心她的安危,闻声急瞥眼时,见她居然不顾危险闯了进来,心里登时又酸又软……他本就伤势未愈,这几日又是大耗功力,锦衣侯武功不弱,鞭法又极为刁钻,朱蕤心神微乱之际,早被那银鞭扫到,啪的一声抽在小臂上,直抽碎了衣衫,沁出血来。
朱蕤急侧身欲避,锦衣侯却一声冷笑,撤鞭退出了几步,居然并不趁势进击。朱蕤一怔之间,掌中青锋竟拿捏不稳,叮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本来这点皮肉伤绝对不至于如此,可是不知为何,鲜血溅出的同时,朱蕤便觉掌心酸麻骤然倒袭而来,一时体内气息竟似被锁住了一般,半分也用不出……花朝月惊呼一声,云归兮早俯冲过来,将他接在了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