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携子穿越来种田 > 182 赐婚房李

182 赐婚房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长安,太宗得到捷报非常高兴地说:汉朝的李陵带着史上最强的步兵五千人顽强抵御匈奴,虽然最后兵败投降,还被记载在史册上成为后人追念的名将,现在李靖“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最后阴山至漠北尽入大唐版图,此后北方各部族与西域各国相继请降内附,共推李世民为“天可汗”,而突厥数十万人内附中原,五品以上官衔者竟达百余人,迁居长安的达万户之多。

然而大功臣李靖此时却遭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太常卿萧瑀、御史大夫温彦博上书状告李靖军队无组织无纪律,使缴获的“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李世民就招来李靖很生气地大加谴责,李靖只是顿首谢罪,完全不做辩解,于是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太宗又把他召来,说以前隋将史万岁破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有功,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因罪被杀,我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的。于是下诏任命李靖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封食邑五百户。

李靖进入李世民的幕府后,奇兵突进,斩首中南,逼得萧铣“请降”,之后又挥师江南,平定叛乱,武德八年(公元626年),突厥入侵太原,李靖受命带领江淮兵一万赶到北方边境,与众将汇合共抗突厥铁骑。这一仗打得相当不顺利,各方都有较大的损伤,只有李靖的“兵马独全”(这个太神了,要不李靖怎么成了神仙呢)。

当时李渊高度评价他“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就是说他超越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而现在李靖将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天子的金口玉言一句顶一万句。

玄武门之变前,出于谨慎,李世民向手握重兵的二李——李靖和李绩“征求意见”,竟然得到了中立的答复。

此时这二李都已脱离李世民的幕府担任着国防正规军的元帅,不再是李世民的私人心腹,但他们都曾深受李世民的恩惠,尤其是李靖负有李世民的救命之恩,居然在他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表态支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所以人都以为等着李世民上位后这二李就惨了。

但是李世民可不是“所有人”,他对此非常满意,说二李有操守,是“天下大将”,是国家可靠的支柱(超于常人的大智慧啊,明君当中也罕见这样的气量),反而对他们倍加赞赏。

过了不久又对李靖说:“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就是说以前有人陷害你,我已经醒悟了,希望你不要介意(皇帝当面向臣子道歉,实在是罕见)。于是又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杨素的预言成真了,不过是左右的区别,而且来得晚了一点)。

李靖不愿意介入皇室骨肉相争是不是出于军人要保持中立不介入政治这么超前的理念,还是使命感超强,知道自己要守护的是整个国家而非具体统治者,还是有神仙的资质,知道李世民不用他帮手也能成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李世民反而觉得这两人是真正可靠的天下大将。不搅合政治的将军更令人放心,对他们更加珍视,更加委以重任。

当他即皇帝位后就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后又转为兵部尚书,总领北方军事。

这李世民好像真的是上天选定的真命天子。突厥地区在他上台后就连年灾害,民生疲弊,内部问题就接连而至。贞观四年正月,突厥内部发生了争分,李世民见时机成熟,就下达了攻击令。

李靖正统兵驻扎在山西北部,不等主力军团到达。就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发,出其不意,直逼定襄。颉利可汗根本没有想到李靖的军队居然在天寒地冻的沉沉雾霭当中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见唐军倏然而至犹如幽灵,不禁大为惊惧,认为“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就是说李靖这样的大将都杀至门前了。一定是唐军倾国出动了,一交手发现唐军超强就吓坏了,撒腿就跑。

李靖一鼓作气拿下了定襄,把突厥所立的隋王杨正道及隋炀帝的萧皇后抓获并送往长安,同时由于发现了敌人的误判。李靖干脆就装作主力,一路穷打猛追,于是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十几万的军队竟然被三千骁骑像鸭子群一样撵着跑。而突厥人一路狂奔,草木皆兵,“一日数惊”,完全不知道李靖根本没打算追上他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