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树枝宝剑
这话说得有水平,看似承认了错误,其实还是提醒七皇子:是你催得太紧,才耽误了我封酒。
如果他的对手的确不存在于现实中,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在与自己“内心的对手”激辩。
他是神经病吗?
很可能不是。
他或许是一个类似于神经病的天才。安锦绣认真地想。
他的纵论让安锦绣对朝廷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她原本只有一点点原主留下的关于朝廷的记忆,那是一个十岁孩童从父亲那儿听来的片言只语。七皇子却无疑是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时政课。
不献唱的夜宴,自有它独特的雅意。
来宾居然没有什么变化。据七皇子说,要请的宾客本来是很多的,只是,他大哥对席上的人员比较挑,有些并不太顺眼或讲不到一处的,大哥不喜欢,他也就不邀请了。
又加上昨日宴席气氛好,可惜半途被影响,七皇子觉得,有必要宾主再尽兴一次。
“安怀远”并没有来,大约是缺席的唯一一员。也可见,昨日真是七皇子一时兴起,人家压根就不在他日常名单上。
有了首日“大戏”的锤炼,安锦绣的演技更好了。
她从那些纵论中,读懂了祁国的官职与部分机构,又了解了少许机构的职能。
她从那些激辩中,依稀能听出这个世界的文学与哲学认知水平,与自己掌握的那些历史时代相去不远。
若没有夹杂其间的几句“疯话”,她可能会被眼前这个博学的人所倾倒。还好,每次她快“倒”的时候,七皇子就会来上几句,让她立刻明白,一切不过是“妄谈”。
比如,七皇子突然说:“锦绣,昨晚上喝完酒,坛子封得不严实,似是走了味儿。”
锦绣赶紧解释:“请爷恕罪,奴婢办事不周。哪怕被爷罚跪,也该将酒封好再去……”
她熟练地在门口迎接各位“王公大臣”,有条不紊地将他们引到自己相应的座位上。
她其实昨天是用了心的,而记那些自己素不相识的名字,并对应他们的身份地位,并不一件容易的事。可安锦绣认真地做到了。
夜宴依旧是七皇子一个人的“独角戏”,可是这戏演来逼真而深入。他纵论古今,笑谈边关,时而倾听,时而高论,甚至还会激烈地与人争辩。
当然,这争辩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可那流水一样的思维,让安锦绣觉得他是有对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