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定位
“余大哥,小远能认您这个干爹,那是他的福分,这个我是肯定没意见。在市里上学,也更好,我们那村里,也学不到个什么东西。只是这么麻烦您和嫂子,实在是……实在是……”尚瑞达确实不知道怎么来表达感激之情,自己眼下这情形,说怎么报答,那都是虚的。
“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和小远投缘。你啊,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好把家里孩子老人给照顾好。别整天不着调,把事情全压个小华,她一个女的,负担这么大,你一个大男人,也好意思?”余舒同想了下,还是决定把之前跟晏华商量的事也跟尚瑞达说了,毕竟他是干儿子的亲爹,“也不瞒你,之前,我给小华也说了,等你这次回来,就帮你在市里找个事情先干干。小华就到小远干妈单位上,先做做清洁。每个月也有个四、五十块钱。”
“对了,小远,我上次看你写信,你不是说你有啥全盘腹案,正好你老子也在,说出来,我听听。”余舒同看着一旁看亲爹被干爹训斥戏码正起劲的尚文远,不由想起这个小妖孽上次写的那信来,心里一动,就随口问道。
“那信是你写的?”被余舒同训得跟病秧鸡子似的尚瑞达,听余舒同意思,那信是自己儿子写的,不由大吃一惊。
“哼,那还有假,我就在边上,说这个我就来气,你说这么好一孩子,你硬是狠得下来心,出去两年都不回来一次。”余舒同刚压下去的火苗,差点又给点燃。
“是,是,余大哥你教训的是,我是混账了。”尚瑞达依然不敢相信,儿子能写得出那手字,那般的文字出来,忙不迭的向余舒同认错,但依然问儿子道,“小远,你都跟谁学的啊?”
“四爷爷教的。”尚文远老神在在的回答自家老子。
听儿子这么一说,尚瑞达虽然有点疑惑,不过想想也就释然。
“别把话给岔开,臭小子,把你的全盘计划抖搂出来吧,跟干爹和你爹说说。”余舒同轻轻捏了捏尚文远的小嫩脸。
“呃,计划当然是有了,先卖个关子,等几天再说。”尚文远其实不是不想说,而是想等能走路了,去新华书店看看情形,万一现在所出现的一些东西,和预估的情形不相符,那就很可能放空炮。
放空炮的后果比较严重,本来就一小破孩,费尽心思想一主意出来,大人一见靠谱,那小破孩也就成了天才。那万一大人都说这不可行,也不会怎么样,不过也败人品啊,往后再出什么主意,都会认为小孩异想天开。
所以尚文远得做做初步的市场调查,以点带面。因为万川作为双江省的第二大城市,下辖三区八县,人口占全省人口差不多40%左右,了解万川的一些行业行情,会比较有代表性。
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迈出第一步就很关键。尚文远在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创业轮廓,至于落实到具体,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细节。
根据努力回忆80年代中后期的一些相关产业发展,尚文远最终确定,符合以小博大,且能闷声发大财而不会引来其他人窥伺的,就只有从教育行业做起。具体来说,就是想从教辅入手。
其他行业,尚文远也深思过。比如实业,以尚文远自身的年龄和家庭关系情况,有点不现实。没钱你总要有技术,没有技术,你得有关系,没有关系你得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如果啥都没有,指望空手套白狼,就算有再多想法,也根本实现不了,最多是给别人做做嫁衣。
文化产业算是尚文远比较做熟的行业,因为披着一个文化的外衣,很多时候,在社会上就不会太显眼。文化人都耻于谈钱,社会的普罗大众也觉得文化人大多比较单纯,不会干其他行业的商人那般不择手段。这是几千年来,赋予文化人的一种特质。尽管文化人贪起钱财来会更丧心病狂。
文化产业既然是一个产业,那自然涉及到产、销链。
产就是文化产品的内容定位和输出媒介。比如图书、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音乐,这些介质或平台,内容侧重都不同,其流程和操作的难易程度相差都比较大。这里边,尚文远目前看来,操作最简单的,就是图书了。其他的现在都基本掌握在国家手里,轻易是插不进手的。
当然,不是说做图书就简单,相反,一个想法到最终将这个想法实现,形成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在书店里销售,中间过程很多。
从选题、组稿、编著、翻译、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几十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省略不了,甚至有的环节一省就会出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