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忧郁的小财迷
幕后不比台前,台前风光无限,幕后默默无闻。歌手把歌唱红了,谁记得起作词作曲的人是谁?除非那些高产、优秀兼且自身实力强大的幕后制作人。
尚文远就记得前世看一电视节目,也是一个歌唱比赛。里面有个大爷选手,起初大家都没注意,结果大爷自报家门的时候,大伙才大为惊异。因为他的一首歌,被一天后唱为经典,确实是经典情歌。但大伙都关注天后去了,谁管词曲作者呢?
不是个个都能如林夕、李安修等人一般,在业内有非凡的地位的。
财迷尚文远期望的稿酬落跑,心情自然忧郁。唯一聊以自(慰)的是,几封院长回信,手书的,还有手抄的曲谱原稿可以收藏。以后还可以出一本:《音域信札——我与院长们不得不说的故事》,那些拿到歌的选手估计不会不给面子,让他们在腰封上写个推荐什么的,应该可以。妥妥的畅销书节奏。
小宅男的思想就是比较复杂,都开始天马行空的想到以后了。
在决定了采用尚文远“借”来的这些歌曲后,各个音乐学院的学子们接到通知,都憋足了劲,个个都想拨得头筹。加上一些知道情况,也想参赛的青年教师,算上各个地方的文工团年轻歌手,报名参赛的人数更是不少。
有实力的,有想法的,稳坐钓鱼台,任他清风拂山岗。
有门路的,自然是上下奔走,寻个稳妥路子。
漂亮的给领导抛抛媚眼,平庸的送送礼物,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选拔歌手不关尚文远的事,他就管挖坑,顺带下下勾子,看能不能勾个一星半点来。
娱乐圈的,哦,还是说文化圈比较和谐。
文化圈的事情,暂且不提,行文另表。
小财迷尚文远现在又开始写信,没办法的事情。
第一封信,他写给了双江出版社的罗书林。尚文远前世的老朋友,忘年交。尚文远公司所有的图书,责编全是这个罗书林,两人关系自然莫逆。
这时候的出版社还没改制,出版科室设置还很初级,没有分门别类诸如社科、文艺、小说、教辅、少儿等专门的编辑部门,所有编辑都集中在一起。
这时代的文化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尤其是一些行业深孚人望的老人,不会白占人便宜。尽管著作权一说还得等五、六年。但各大音乐院校的掌门自然不会这么无耻,将别人成果据为具有。
院长们自然不晓来信作者是个不满五岁的小孩,都用非常尊重和商议的口吻给尚文远亲笔回了信。各人所写自然不同,但意思都差不多。一是说明非常高兴收到来稿,词曲如何如何优秀;二是说明想将歌曲作为比赛曲目,希望应允。至于尚文远渴望的报酬问题,却是让小财迷失望了,信里压根没提。
信里还提了一下,说看作曲风格,似乎山里君不是行内人,如若希望入门乐行,学院大门为君敞开云云。另外随信把新编曲谱附来,有意见可随时来信沟通。
不过尚文远志不在此,没那天赋,进了反而坏菜,到时候漏了陷,反而麻烦。
等尚文远收到九大音乐学院院长们的回函后,青歌赛各地选拔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具体情况尚文远不得而知,他也不太关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