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风眼渐成
一回到家,把从国庆后的所有报纸都找了出来,尚文远费了很长时间,把一篇篇评论文章都剪了下来。并按照正方、反方、中立三个派别分好类,开始逐字逐句读。
之前还为自己的宣传策略傲娇不已,认为重生者这金手指一开,果然犀利,一大帮学者名人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很有成就感嘛。
但现在细细一读这些评论文章,以及部分报纸刊登的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小豆腐块,说某某地方开始出现了部分市民到粮站排队抢购粮食,而且很多地方私下买卖黄金猖獗。尚文远的冷汗就流了出来。
泥煤啊,难道自己这小翅膀,又刮歪了风?
物资抢购在这个时代不是稀罕事,整个社会物资极度缺乏嘛。抢购布料、抢购进口服装、抢购家电。80年一开始就开抢了,为啥说这年头,只要有货源,做啥生意都能赚大钱呢?就是老百姓什么都抢,都爱往家里搬,短缺、涨价、通胀等字眼挥之不去的惶恐,让他们没有太多的安全感。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最典型的老百姓的心理,饿过肚子的人,不想再重复那种前胸贴后背,喝碗凉水撞得肚子咣咣想的日子。
傍晚的饭后时光,人们的各种消遣就开始减少,反而聚在一起,嘀咕要存点什么粮食。
连尚文远在家里的饭桌上,也听到老妈晏华在说这个事。
所谓窥一叶而知春秋,母亲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机关清洁人员,平时是不太理会社会上那些热门话题的。但现在竟然说,要买一些粮食存起来,免得到时候买不着,饿肚子。
尚瑞达对妻子的话不以为然,主要是想到,儿子那本书,不出所料的获得大成功,几百万的巨款就要划归到自己家里的存折里了。有了这么多钱,还愁个什么劲?到时候该愁怎么花这些钱才是正经。
就跟妻子开了个玩笑,说那有什么啊,实在不行,回老家嘛,凭咱们的存款,回去买个几千斤粮食,够全家吃好多年了。
晏华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就不再说买粮食的事,转而问小儿子,为啥老向幼儿园请假。
尚文远这个郁闷啊,前世和现在加起来都40岁的年纪,还天天跟一群小面团子混,这日子没法过了。
母亲不继续说买粮食的事了,但尚文远觉察出不对劲,就开始留意起来。
这一天,早早的跟着哥哥、姐姐去上幼儿园,等哥哥姐姐一走开,就跑到幼儿园老师那里,扯了个谎,说小腿隐隐有点疼,想去专区医院看看。老师知道尚文远在暑假前治过腿,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