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大书商 > 第十八章 发动

第十八章 发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么一份在民间有着极大影响力的报纸,在阳光基金刚刚完成首期扶贫计划,就公开发表质疑基金会运作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只是一个小家庭,倒是名正言顺,谁也说不了什么。但你这不是一个小家庭,而是募集资金达到5000亿的巨型公益慈善基金,动辄就是上亿、几十亿的项目资金运作,你自己监督自己,谁清楚这中间的猫腻?你随便挂一个什么项目的名,社会大众谁会清楚?

高晓光何许人,没人知道,不过这篇文章,却是直指老百姓最关心问题的核心。人家说得有道理啊,你这个慈善,不就是把全社会的资金合到一起,然后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和家庭么。你收什么管理费?还算什么成本?这不变成老百姓养一个散财童子,还得供这童子吃喝玩乐?

至于审计不审计的,一般人也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但你发布这些个数字的,是自己人公布出来的,那可信度可就打了个大折扣,谁知道你做什么手脚?

到了现在,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人们的视线,也早就不局限在祖国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了。对于国外一般公益慈善基金的运作模式,很多人是了解的,知道这个成本支出,只要不超过整体支出的10%,都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毕竟慈善事业,这不是几个人,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办下去的事。要让基金健康良性的循环运作下去,只凭基金会的管理者自己掏腰包,来承担全部的成本费用。有几个掏得起这个费用?你让这些管理者饿死?

王国栋本人,倒是彻彻底底的一个纨绔,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但如果这小子背后的人来弄,恐怕……

“这小子。底气十足啊,狗日会从哪里下手?”看完手里的资料,钟道安和尚文远都挺疑惑。

谜底,很快就揭晓了。

十一月十八日,《南都周末》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叫做:《阳光的背后》。

这位署名为高晓光的作者,开篇即剑指阳光基金。

何况,你慈善物资的运输也好,物资采购也好,这些东西都得要给人钱的。不给钱,谁特么白给你做事?企业不生存啊?真要这样干,全国企业也不用做事了,干脆给贫困家庭人人开一银行账户,把募集来的资金平分得了。5000亿,平摊到5000多万贫困人家手里,每人也能分将近1万,不少啦。

但尼玛这叫慈善吗?这是养猪好吗?

但知道这些的人,不会站出来说,而不知道这些的。却占了绝大多数。

《南都周末》不是小报纸,这家报社尽管成立时间,只有十多年,但因为身在粤州,与外界接触比较早。其文章风格,很有向西方看齐的姿态。宣扬的,也多是西方的那一套普世价值观。

随着国家对过去那十年的彻底否定和定性,人们的思想早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社会文化名人,很是吃这一套。而《南都周末》,就是这些文化名人的大本营。很多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出位的观点、评议文章,也多数出自这家报纸。

高晓光在文章中公开质疑道:阳光基金十月份的财务报表中,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杂费的总和,占整个十月项目支出总额的5.8%。

而整个十月份的项目支出预算是多少呢?一亿五千万元,5.8%,就是八百七十万元整。既然是公益性扶贫基金,这些所谓的成本和管理费用,做何解释?

高晓光在文中,针对这种情况,还俏皮的调侃道:有一天,自己想行善积德了,就把100块交给基金会,目的是捐给远方有难的同胞,按照基金会宣传的章程和理念,理论上你基金会只是帮我转递一下。结果基金会把事情办完,回来跟我说,花了车费,用了油费,还吃了个饭,中间喝了两瓶汽水儿,看日子不对付,顺道还住了一个晚上。结果这100块,扣除五块八毛的成本,到贫困家庭的,就只有九十四块二。你让善意的捐赠者作何想?你让受到支援的贫困家庭作何想?

除了质疑高昂的成本支出,高晓光还在文章中质疑财务审计的问题。

阳光基金作为挂靠在扶贫基金下的一个公募基金,那么账务审计,为什么还是扶贫基金的人?老子监督儿子怎么花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