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虚晃一枪
也不怪卡恩他们这么想,实际上这跟中国近10年来的高速发展有关。毕竟不像是德国这样资源匮乏的小国,中国这样的大国一旦开足马力发展起来,是具有极强的侵略性的。
“好的。”等秦刚翻译之后,尚文远面带微笑,把世界传媒公司的成立时间,定位,以及组成,大致介绍了一番。也没多讲,说完之后,就停下来,看贝塔斯曼方几人的反应。
“很有远见,也很有野心。”与德国门神同名的另一位助手,卡恩假模假式的赞叹了两声,又问道,“不过,我想请教两个问题,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
“为什么会是我们?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贵国就有同样的生产线,价格只有我们的八分之一。”
“嗯哼。”秦刚翻译后,尚文远没有回答问题,示意对方继续。
这家由新加坡华人企业家黄奕聪先生创立的企业,尽管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他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国内纸业的现状,进而改变了中国污染工业的国际形象。
就尚文远自己的那家纸厂,纸浆都是从金光采购的,每年光这一笔费用,都不少。
但尚文远这次远赴德国,看起来有点舍近求远。而且从企业经营成本的角度来说,选用日本技术,其实更符合实际。而且从实力讲,德国纸业并不是最强的。
看看世界十大纸业集团就知道了,50%来自于美国企业。剩下的被日本、芬兰、瑞典、加拿大瓜分,至于金光纸业,还得再等几年,才能进入这十大。
但尚文远偏偏跑到德国来,引进造纸生产流水线,其实他盯上的是贝塔斯曼的销售网络。
“第二个问题,贵公司的定位,是国际出版、传媒市场,但纸业只是其中最微小的一部分,我不明白,你们投入上亿马克的设备,是想走出口路线么?”
这个问题,不仅是卡恩他们想知道,就连格茨和秦刚,也想知道。后两人不明白的是,明明是《财经》总部老大的公子,为什么要为另一家外资公司服务。而且,涉及金额这么大。
“选择你们,当然是贵公司的文化用纸,环保,质量也比较可靠。节能、减污,是我们选择贵公司的根本原因。”确认卡恩已经问完,尚文远解释道,“至于卡恩先生您的第二个问题,我可以明确的说,中国的文化用纸市场,缺口很大,可能两条流水线下来,刚好够我们自用。我这么说,够清楚了么?”
尚文远说的是中文,等秦刚把他的话翻译出来之后,贝塔斯曼的三人神色似乎松了松,不过很不明显,如果不是尚文远注意力就在他们几人的脸上,这种稍瞬即逝的微小变化,压根发现不了。
靠,搞那么严肃,还以为什么呢?敢情是担心中国佬入侵欧洲呢。
之所以绕这么大一个圈子,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底气不足。
全中国一年的图书产值是多少?折合成美元,又是多少?
更何况,以世界传媒这样成立才几个月的新公司,人家凭什么和你合作?你当你是谁啊?
你发展起来,人家不吞并你就不错了,还谈跟人分享他的营销渠道?
“尚,你能介绍一下世界传媒么?”贝塔斯曼的三个人拿到尚文远的清单,传阅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助手冯克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