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第26节
在这般情况下,沈歌的生辰便格外隆重,似乎已成沈家村的一件大事,无论亲不亲近,大多数人家都送了礼。
尽管这礼不过是几个鸡蛋,一两块干肉,却也是村人的心意。沈歌一一谢过,然后请荀府之人帮他搬回荀府。
蛮子揣着课业来请教沈歌时也给他带了礼物,那是一根坠了银铃用来束发的皮绳。
沈歌还未加冠,平日中头发一直束一半披一半,这皮绳倒是合用。不过皮绳虽不算费银钱,上面坠着的银铃却着实要好几角银子。
沈歌狐疑望蛮子一眼,他现年不过十六,平日吃住都在家中,也不知他哪来的银钱。
沈歌学堂中原本有四十八名学童,今年学堂再开时只剩四十六名,有两名学童过年后便去县城当学徒去了。
学童的家人特地找到沈歌,十分歉疚地跟他说亲戚给孩子找到收学徒的店铺,孩子去试过,掌柜的已将人收下,不能再来,多谢沈歌费的心。
沈歌倒未生气,他办这个学堂并不是要将所有学生培养为秀才乃至举人状元,他不过想改变村中一干在泥里找食的孩子的命运。
这两名学童能找到当学徒的活也是因他们上过学,会写字不说还会算,这才格外顺利地被掌柜收下,他目的算达到。
村人听说这两名孩子的事,还听说县城的掌柜言明,只要是学过字会算数的孩子,再送几个去也无妨,就算他们不收,其他店铺也收。
沈歌问他,“怎么送这么贵重的礼?你银钱打哪来?”
蛮子解释,“我年前设陷阱捉到不少猎物,一共换得一两银钱加五百四十八文铜钱。”
沈歌见他手里的钱来路正当方松口气,他道:“皮绳我收下,银铃你解下回去收着,也存几个私房。”
蛮子将手背到身后去,“夫子你平日教我读书从不收束脩,做弟子的送你根头绳,哪有往回收之理?”
“你若是手中有来钱的路子,我定不推迟。不过你现下年纪还小,手中好不容易有这点钱,全给于我,日后若有什么需要,你哪来的银钱应急?”
各人心中不由都起了心思,已送孩子到沈歌这里学习的村人自不必说,个个喜气洋洋,转头又给沈歌送来不少鸡蛋菜蔬,直道多谢他为孩子费心。
未送孩子上学的家里别提多后悔,沈歌并不怎么收束脩,随便送点东西过来便成。他们不愿送孩子来不过是舍不得这个半大的劳力,不曾想从沈歌学堂出来的学童才学半年有余,便能去县里挣银钱。
经过这事,又有十几名村人带孩子过来找沈歌,希望他能把自家孩子收下。他们也说得好听,“秀才公,你只要在学堂内给他留个座位就成,落下的课业我请别的孩儿给他补。”
沈歌被软磨硬泡硬是没应。从头教导一个毫无基础的孩子极不容易,不是凭这帮只学过半年多的孩童互相教一教便成。
他八月便要去道宁府秋闱,就连手下这帮孩童也无精力去多教,再收学生反而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