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发粮
他们分析认为,S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府工作中心、是全国七大军区东北军区的重心,眼下国难当头、天灾频发,作为老百姓住在这里,比较于省内其他别的地方是安全很多。
当然,住在北京首都会更好,本市的有钱人就有不少即时动身去帝都的。甚至还有想方设法去国外的,可惜美国飙风正刮着天昏地暗,所有航班全停了,连美国大使馆的都回不去家;其他想飞欧洲澳洲印度印尼阿拉伯非洲的,全都是没有办法成行的。
这会儿倒没人想飞去日本,谁都知道那儿地震更邪乎。
安全算是基本保障了,然后就是吃饱饭的问题……
于是,再贵、再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此时在市民群众眼中也变成了好东西,必须立刻、马上、去领、去买。
于是,相关负责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推出了救济粮政策,即本市居民可以在户口所属的街道、社区提出救济粮申请,由所属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以家庭户口本的人数为准,政府每隔两天向申请粮食救济的居民家庭供应限定数量的救济粮。
不过,所谓的救济粮分量只能保证人不至于饿死,而且也没有大米白面这样的正常食物,基本都是干巴巴的军用压缩饼干……
更坑爹的是,虽然名义是救济粮,但也是要拿钱买的。
政府定的价钱据说是成本价,但看到一小袋干巴饼干就要十几块钱的时候,当时还觉得情况不会太坏、对未来发展不太悲观、最重要的是自身经济实力也不太充裕的人们,大多选择了理智消费……
那时还没地震,有很多人觉得困难应该是暂时的,与其买政府的黑心救济粮,不如跟亲戚朋友邻居之类的串换串换、凑合凑合,等过了这非常时期,也就好转了。
一时间,救济粮极度热销,大多社区相关负责人员受到围攻,不时有伤者出现,此外,人们在购买救济粮时的混乱无序,也导致了十几起多人被挤压跌倒后被踩踏致死事件。
面对这种局势,S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首先他们保证救济粮数量充足,人人有份,请群众理智购买;
玉景花苑小区的居民亦大多如此想。除非是家中彻底没有吃的了,才会去社区买压缩饼干。当然,也有不少家里不差钱的人,抱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想法,隔天就去买限定数“救济粮”放家贮存着。
宁晓蕊和宁妈当然更不去凑热闹,想当初她们在空间仓库里存的压缩饼干可是五年分量的。
可是形势却一日三变,没几天竟然就沧海桑田。
眼看着H市地震的余波不断,救灾部队的消息全无,S市居民所住地的周围亦是不断出现外地逃过来的难民流……
越来越多S市居民的忧患意识、贮存意识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