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114章 离子推进的上星难题

第1114章 离子推进的上星难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次,可想而知,化学燃烧的稳定性实际上很难保证,即便成为燃料电池也一样,因此很难进行特别精细化的控制。

并且,燃料本身的重量相对于卫星的体量而言占比不低,就功能来说几乎相当于完全浪费。

此外,随着燃料的消耗,卫星重心也会发生变化,给星载控制系统凭空增加了很多负荷。

更不用说后期半满燃料罐中的液体会无可避免地在卫星移动时晃动,进一步影响动作精度……

尽管人们已经为此进行了很多改进,比如常浩南在青鸾二号上就测试过的全新姿态调整算法,但仍然无法根除这些弊端。

孟志中的态度,确实是非常端正。

但态度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谓双组元推进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分别由由液态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推进系统。

往大点说,其实火箭发动机本质上也是一种双组元推进系统。

那么可想而知,其特征就非常明显了——

实践七号作为通信验证星,本身并不要求特别苛刻的通信精度和变轨频率,可是这又与自主定轨测试的要求不相符合……

总之,在保证实践七号本身任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能留给孟志中他们用来测试的机会其实少之又少。

效果也难说能很让人满意。

而且,本就不多的次数,还得分布在卫星的全寿命周期,也就是未来3-5年内进行。

虽说眼下北斗二代都还没开始建设,这项技术倒也并不着急投入使用,但经常搞研究的人都会知道,这种零敲碎打的测试方式,其实并不利于项目的正常推进。

优点是推力够大。

尤其对于一颗卫星来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变轨和姿态调整工作。

至于缺点……

剩下的几乎都是缺点。

首先,燃料是有限的,实际上卫星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携带的燃料能使用多长时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