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优化算法也是纯数学!
“这篇论文就像是一个研究生写出来的初稿一样……把两部分相互之间勉强有关系的研究捏在了一起……”
马塞尔·施密特端着一杯刚刚泡好的咖啡,另一只手拖动鼠标飞速向下翻动页面,同时向同事吐槽道:
跟内外敌人战斗了十几年都没有破防过的丁仲理突然有点道心不稳。
“我就多余问刚才那一句……”
……
常浩南的自信并非没有道理。
利塞尔教授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展了他那篇论文内容的丰富程度。
丁仲理的语气中多少带着些担忧。
虽然在线投稿的普及有效缩短了论文审核周期,但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几乎每个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数量都出现了指数级暴增。
这就导致发表论文的排队时间也愈发离谱。
即便把原来的双月刊或者季刊给改成单月发行,也只是稍微缓解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已。
一些热门期刊甚至要等到确认录用的半年以后。
作为神经网络领域的专家,他成功将经过改进之后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应用在了非凸问题上面。
尽管受制于迭代方式的限制,其精度表现并不算特别理想。
但考虑到神经网络这会也就是刚刚起步,还处在未来可期的状态,任何突破都有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由于这是常浩南和利塞尔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加上时间相当紧张,导致这篇论文在结构安排方面并没有得到特别细致的斟酌……
因此,当远在德国的《数学进展》编辑部收到来稿时,差点以为是哪个冒失鬼在发送之前填错了邮箱链接。
不过,常浩南的神态却相当轻松:
“一般情况下,确实不够。”
他非常坦诚地回答道:
“但我们两个么……应该可以让编辑插个队,所以问题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