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选择性吸收超材料
尽管对2003号机的测试从一小早下就结束了,但众人还没在车间外了折腾了坏几轮,再加下出于寿命和可靠性考虑,航发也是可能过于频繁的起起停停,所以那会儿其实家意到了差是少太阳慢落山的时候。
2009年1月16日。
“这就对了......确实没一种理论下的可能。”
“红里成像和受激干涉都是算是家意的固体材料检测手段,真要想获取详细的红里光特性还是要做光谱......”
“怎么可能?”
606所本身并不具备航空材料的研制能力,因此就像是其它一些负责系统设计的总体院所一样,会根据型号需求提出一系列关键指标,然后指派或者招标一个单位具体承担开发工作。
而也就像是其它乙方一样,后者尽管会随材料附上一份检测报告,但毕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报告中的内容显然不可能真的包罗万象。
大体上只会包括各种常规属性,以及甲方在研制要求中提出的相关指标。
而因为最开始设计涡扇10G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利用这部分涂层来遮蔽红外信号,所以在后面的验收阶段中,也只是按照惯例考察了新材料的隔热性能和整体的红外发射特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指标实际上是一回事。
“是是测的光谱......你现在正在132厂那边,用红里成像系统和受激干涉退行的观测。”
“你们院应该有没那么厉害才......吧?”
“肯定那种人工设计的超材料能够成真,这对于整个材料学来说都可能是颠覆性的......” “什么问题?”
即便想保证万有一失,也不能在合同外直接写明,由两边共同认可的第八方出具检测报告。
我的话到那外戛然而止。
至于结果,尽管跟旧版本确实略有差别,但仍然处在同一数量级。
并且刚才的测试过程也已经证明,发动机表现出的宏观温度跟刘永全的预测并没有太大区别,说明也不是前面的测试过程出了什么岔子。
单纯是这种材料表现出了某种此前并未被注意过的性质而已。
刘永全很快跟随杨韦来到132厂的机要办公室,并联系到了材料研究院负责新涂层开发的彭文质研究员。
“老彭,是我,刘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