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
李良义扶了扶眼镜,盯着照片上那辆红色的小车看了一会。
旁边的冯彬也看出了自家领导对这个型号相当满意:
“1.4升排量,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3马力,五档手动变速箱,无论是外形设计、做工、动力,都明显要比夏利强。”
实在不是他针对津门汽车,主要在90年代末这会,夏利几乎就是8-10万块钱价位“平价”小型车的代名词,被拿来做比较对象再正常不过。
果不其然,听到这些数据的李良义频频点头:
这个型号在过去一些年,还是以各种合法或者非法的途径在国内销售过一些,所以李良义能认出来也很正常:
“但是两厢车……国内市场不是很认可,最好能在这个基础上拉成三箱,就像夏利那样。”
从80年代末各种轿车进入华夏市场开始,“有头有屁股”就是相当受重视的事情,平车尾的两厢车别说是私人用户,就连出租车公司都看低半个档次,后面夏利和富康两种低端车型更是加深了市场的这一固有印象。
李良义作为金陵汽车的总经理,对于这点东西自然是懂的。
但夏利能两箱改三箱,是因为津门汽车在那之前已经把全车国产化率提高到了90%以上,金陵汽车此时并没有这个资本,如果要改,就必须依赖菲亚特集团才行。
“这个车型可以,不过得改个名字,好记一点,另外,必须得保证国产化率,不能低于……40%。”
他说着伸出四根手指,在半空中比了一下。
然而意大利人的懒那是出了名的,在华夏市场还没起来的时候,让他们特地给你定制一款车……
做梦去吧。
要是有这个勤快劲,原来的时间线上,菲亚特也不至于在华夏市场三进三出最后落得个灰溜溜走人的下场。
好在冯彬这一趟出国并没有光顾着享受西方特色服务业,调研工作做得也相当细致,当即翻出了另外一张照片:
“菲亚特还真有这么个型号,在他们国内不卖,只面向第三世界国家销售,底盘和乌诺一样,但是三箱,叫什么……锡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