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为官路 第337节
叶君书想了想,也觉得这件事很是棘手。
“陛下应当不会误会吧?”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暂时寄希望于泰安帝的态度了。
只是这事泰安帝又交给了玳王去办。
付盐运使严格说来,可以算是泰安帝的人,不然也不会放到这么重要的位置去。
估计大家都没想到,付盐运使会这么鲁莽吧。
而惟利是图的盐商即使谋得“盐引”,有资格贩卖官盐,也不会就此满足。
他们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不择手段,不惜往官盐中添加杂质,鱼目混珠。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官盐的质量,老百姓自然不愿意买账。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私盐比官盐更受欢迎。
但是,实际上这些盐商已经将私盐、官盐的经营权都揽入囊中,他们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因为,私盐比官盐更加暴利。
中饱私囊的官员和盐商,提高盐价,以次充好,搞垄断强买强卖,已经是盐行的常态。
或许不是莽撞,而是他拒不同流合污的举止热闹了某些人。
不过就算泰安帝偏向付盐运使,但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也无能为力吧?
更何况,泰安帝还信不信任付盐运使还两说。
叶君书琢磨琢磨,“芦关是玳王的搂钱的地方?”
叶君书很快就相想通关节。
盐价居高不下,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付盐运使一去就贸然触动别人的利益,翻船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找不到证明清白的证据,很可能会造成冤假错案。
付盐运使被孤立,当地官员构陷,盐商污蔑,人证物证齐全下,想翻身很难。
短时间内李玙也无法做什么,只能吩咐手下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