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战典韦
一直传到现代,内修派的人才已经凋零,个人的武功在现代的前途日益紧缩,而外面的世界也越来越精彩,除少部分醉心武学不谙世事的顽固份子外,已经没有人再记起这个门派曾经的辉煌。
高谨的师父便是一名执拗的内修派,于峨眉山隐居多年,在一次下山采买的过程中遇到了被遗弃的高谨,遂将高谨带上山,他对高谨十分呵护,高谨长大了一些耐不住山里的寂寞,师父考虑再三之后,便带着高谨下山,一面让高谨如寻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一面教他武功,师父的苦心直到高谨长大了一些才明白,他是希望高谨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是融入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是归隐山中,这一切都必须让高谨体会之后再得出答案。
到了高谨二十岁,他已是一名深藏不露的峨眉内修派高手,同时也是在读的大学生,暑假期间,他随师父一同上峨眉山静修,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出现意外,峨嵋派有一门自成一体的养气功夫,高谨在养气的过程中突然岔气,也即是武侠小说中常说的走火入魔,随后不省人事,等他醒来时,便出现在这残酷的战场。
凭借着十几年的功夫,高谨边打边退,逐渐退出战场的边缘,灰衣步卒见高谨神勇,都不敢靠近,转而去堵截那些困住的骑兵,高谨松了口气,双脚掂住地,正打算完全脱离战场,不远处却传来一阵炸雷般的怒吼:“君儿……”
高谨顺着声音望去,只看到战场之中,一名骑着火红马匹;手持着一柄画戟的军汉正四处搜索,百花袍上已染满鲜血,手中的画戟不断的挑刺,犹如杀神一般令周遭的敌军不敢靠近。
“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是高谨冒出来的第一个问题。
除了金铁交鸣和绝望的怒吼之外没有人能够回答,此时一名刀兵步卒已找准了高谨,目光所及,一抹寒光已经照着高谨的脖子切了过来。
高谨才发现自己的双手牢牢的握着一柄马槊,他浓眉一挑,突然矮身一避,如游蛇一般身形扭曲着贴住地,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手法刺出马槊。
刀兵眼睛一花,只看到眼前的高谨突然斜躺下地,而后一支长槊如电般迎面刺来,还不等他反应,槊尖便如扎纸一般洞穿了他的腹部,殷红的血顺着槊杆泊泊而出,他不可置信的看着已经收了槊势的高谨,随后噗通一声仰面倒地。
高谨看着那刀兵步卒的尸首,直到这时,他才真切的感受到这种残酷的氛围,他大口的喘了两口气,这才捋清了思路,现在追究原因已经不可能,他必须活下去,必须走出这片战场。
这个军汉将个人的勇武发挥到了极致,令人不敢直视,他的战马奔到哪里,哪里的敌军便四散奔逃,犹如一头发狂的猛虎撞入羊群,所过之处只剩下哀嚎和漫天的血雨。
高谨恍了恍神,收回目光,这时正好瞧见一个羸弱的少女出现在向东四十米的方向,少女似乎还有气息,几个灰衣步卒提着朴刀向少女扑去。
高谨满是惊讶,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残酷的战场就已经够他吃惊了,一个羸弱的少女也出现在这里实在有些违反他的常识,他迟疑了片刻,还是纵身过去,脚尖往地一踮,峨眉所谓“静功六大专修功”的缩地术高谨再熟悉不过,借着脚尖的力道,身体已如脱线的风筝冲向几个提着朴刀的步卒。
一个步卒发现了高谨,挺着朴刀迎面冲来,刀锋下压,空气瞬时停顿,一抹刀锋在灰暗中寒光闪烁,直逼高谨面门。
高谨感觉敏锐,刀锋逼至面门,千钧一发之际,他脚尖又是一踮,身体以不可思议的方向避开这一刀,在身体的迅速移动之中手臂一送长槊朝着那步卒轻轻一点,射向步卒眉眼。
高谨抖擞精神,提着马槊开始逐渐的向着人数稀少的地方逐步退去,但凡有威胁他生命的步卒,他也毫不犹豫,挺槊相迎,不一会的功夫,便有七八个灰衣步卒倒在他的脚下。
高谨自幼在峨眉山长大,原本是个孤儿,后来被师父收养,便开始学习武艺。在后世,武术已彻底的沦丧为类似于杂耍式的表演,可是高谨的师父却不同,他师父曾他和明言中华武术的构成,可总结为四大派,除**的昆仑派之外,其余少林、武当、峨眉是中土武功的三大宗,而高谨的师父则属于峨眉内修派,峨眉派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鳌头。
峨嵋派的开山祖师是汉代很有名气的张陵,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在原学派基础上创立史上最大规模的道教流派“五斗米道”,本派弟子多至数万户。到了汉末年间,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峨眉山便在此期间成为仙道界最为核心的地方,后来该教义名为“天师道”。
此后过了几百年到了南朝顺帝时期,峨眉山道教历经本教争权夺利,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教派冲突。为保一方安定,太药道长创立三门剑术,合称为“峨眉剑仙派”。峨眉剑仙派醉心于剑术、气功、养生三大方向,与峨眉传统的通臂拳重于防身不同。与此同时,另一剑术门派越女剑法术也渐渐形成一个峨眉山道家防御性武术集体。三大流派纷争不断,却也相互融汇,最终逐渐融合,将仙剑术、通臂拳、越女剑法取长补短形成一套独特的武术。。
峨嵋派曾经辉煌一时,可是到元清两朝时期,外来的统治者对以武犯禁的武师尤为敏感,多次打压之后,三大派逐渐式微,少林、武当接受了统治者的册封之后开始只讲经义不再提武道,而峨嵋派也开始发生分歧,门人大多持两种立场,人数最多的是外修派,外修派认为个人的能力终究会有局限,于是开始专注研究天师道的经文,而内修派则隐匿深山继续探索峨眉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