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兄弟反目
荀攸为曹操出过很多计策,自他起仕之后,先是从中平六年汉灵帝去世,何进辅政,为与中官权斗而清选朝官,重用豪门袁氏兄弟,并征召郑泰、华歆、荀攸等国内名士二十余人,荀攸被封黄门侍郎开始,直至何进败亡,董卓掌权。当时关中多战事,董卓惨无人道,焚坏古都洛阳而迁长安,致使司隶饥乱,引天下名流大夫所共愤,荀攸于是与郑泰、何颙等人密谋刺杀董卓,不料事情败露,荀攸被捕入狱,待董卓死后,才被安然释放,之后弃官归乡,在李傕、郭汜掌权时又被征辟,封任城相不就职,却请求为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滞留于荆州。
满宠对荀攸自然推崇备至,现在曹操劳师远征,郭嘉身体欠佳,他只能寻这位荀攸来商议此事。
荀攸听了河北的消息,顿时道:“伯宁为何还与我商议?立即发兵攻河北便是。”
满宠犹豫不决,道:“公达,吾亦知道机不可失,可是曹公率大军在襄樊,现在留守的军马不过四五万人,现在北上,恐过于仓促,反而会落于下风,更何况曹公未下达命令,我等便擅做主张,怕是不妥。”
荀攸跳脚道:“若是等曹公回来,河北恐要被高谨夺了,现在袁谭、袁尚两个兄弟不睦,正是进击河北的大好时机,伯宁可派一人前去并州见袁谭,与他交好,随后相约起兵,一齐攻袁尚,待夺了翼州,曹公引军回来,再发大军攻幽州,击袁谭,如此一来,河北尽在我手,若再迟疑,恐怕再无良机了。”
当时天下大乱,他有意寻找能够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献帝建都许县后,极力寻访天下英才,听说荀攸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曹操给荀攸写去一封书信。信中说:“今天下大乱,这正是有智谋的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然而您却驻留在荆州顾盼观望,耽误的时光是不是太久了!” 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
荀攸见曹操如此器重,于是便投奔曹操,入朝当了尚书。
荀攸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曹操久闻荀攸大名,与之交谈后,大喜过望,对荀彧、钟繇二人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得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之一。
满宠仍然有点犹豫,轻易发兵,他是不敢的,他是个能吏,却不是个智谋高远的人物,若是曹公回来,要问罪,他该如何回答,还是守成一些的好。
荀攸见满宠如此,怒容满面,心知定会错失良机,叹道:“竖子不与谋。”便起身离去。
满宠没来由的挨了一顿骂,心里头也很是不痛快,他心里计算,现在已派人去荆州去信,想必只需一月时间,曹公便有回音,三月之内,曹公便能引军回来,现在尚未开春,不宜征伐,正好等待时机,遂不理荀攸的意见,专心等候曹操的回信。
。
。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
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几乎死在那里。
后来就是曹操对荀攸说:“没有用你的计策才至如此。”从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跟随曹操许多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以臣谋主,盗用旗号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专靠搬弄是非而取宠于人。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著称,但作为铁腕人物,铲除功高盖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而荀攸却能左右逢源,可见他的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