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描述之三
期间学者趁热打铁,又提出了一个理论:“周围海域上空的雷电,除了可以被装置直接吸收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引导装置,将它们被引导到远处海洋的‘卫星人工岛’。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原理,让‘卫星人工岛’的机器人,将这些宝贵的氢气和氧气,收集起来通过海下的管道输入海王阁使用。
若是将它们卖到神武大陆,那么对海王阁而言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此之外,被电击后的海水产生的水汽,也可以通过人工岛的浮游装置收集,它们可以增加海王阁的淡水来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这些研究完成,并实施之后,周围的气候将进一步被良性循环往复,进行调节。”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恢复了干劲的学者,很快提出了解决极端气候问题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气候异常的原因,来自周围海域蒸发量的增加,导致海域上空云层逐渐密集,久而久之遮挡了阳光,抵挡了必要的热量,同时也造成了海王阁农作物的减产。
除此之外,云层中形成雷电的物质,也因为其中的连锁反应而越来越多。
按照堵不如疏的原则,学者意图研制出可以吸收雷电的装置,将能够带来危险的雷电通过吸收,转换成可以使用的清洁能源,造福与七大岛屿,以及整个海王阁。
人性往往是最为复杂、多变的,学者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私立,暗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计划。
另一方面他也确实对海王阁,以及这里朝夕相处的海族居民,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情感。
一开始他为闭塞的小岛带来外界的信息,用发明很多工具方便这里居民的生活与劳作,算是单纯的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
不过越往后发展,他自私自利的那一面,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
不得不说,原本眼里一心只有研究的学者,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畅通无阻的进行研究,那么就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方的利益形成绑定的关系。
一定要让海王阁的海族们明白,阻碍或者破坏自己的研究,就是阻碍他们自己的利益,破坏他们自己的未来。
于是研究的阻力一时间越来越少,学者也可以快马加鞭,安安静静的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就这样在海王阁高层的赞助,七大主岛的协助,以及学者弟子和支持学者的海族的帮助下,接下来的几年间,他的研究几乎事半功倍。
因为他们在学者的理论蓝图中,看到了复兴海王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