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食堂谈话
孔圣只是笑眯眯的问他对“以德报怨”怎么看。
“等等,财神也参加了焚书坑儒吗?”朱元璋出口打断赵发财的话头,毕竟五百年前的代言人之争胜出的是财神,按照谁得益谁下手的思路,财神不会置身事外。
“参与了。”赵发财坦然笑道。
卧槽,就这么承认了!你是看不起我这个孔圣弟子吗!?朱元璋内心吐槽,眼神不善。
“嘿嘿,别急,别急,是有原因的。”赵发财连忙安抚。
“哼。”朱元璋鼻孔出气示意赵发财继续说。
“嘿嘿,好说好说,财神爷其实也很感激孔圣的,不止感激,还很敬佩孔圣为人。”赵发财拱手朝天空拜了一拜,“说到底,当初也是亏得孔圣相助,不然财神爷也不一定能在代言人之争中胜出。”
“哦?这又是怎么回事?”
…………………………………………………………
六百年前,董仲舒董圣得道成半圣,成道之根基竟然是“独尊儒术”。孔圣虽不喜董圣的道理,却也没有打压他,使得董圣在儒门中声望大涨。
如此一来就引得其他五圣与众位神灵的猜忌与忌惮了,孔圣是君子没错,却保不住其他儒门中人喜爱这独尊儒术啊,长此以往,谁能保证他们这些百家真的不被罢黜了?
……………………………………
当时财神被孔圣特许参加代言人之争,内心是十分感激的。
因此财神私下找到孔圣,明面上是登门感谢孔圣,私底下却是说出了儒门在当时的隐患。
当时董仲舒成圣一百年,儒门大部分弟子都认同了这位董圣的理念,当时的儒门弟子与其他神灵信徒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明面上大家和和气气的,私下却是互相诋毁,互相看不起。
财神对孔圣秉直而言,儒门已成众矢之的,如不改变,大难临头矣。
孔圣的圣道根基本质上是“仁”,即是做一个有爱的人;但是体现手段却是“教”,即是教育。
《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圣本人也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都可以表现出教育对孔圣的重要性。
只要孔圣的学生越多,越厉害,他本人也就越来越厉害。
因此想要对付孔圣,第一步就是“焚书坑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