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不过,这也是后来的事了。
当时的文以宁根本没有想过,现在年纪轻轻的小谢公公,将来会在锦朝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在他意想不到的将来,救了他和卫奉国性命。
卫奉国等在明光殿外,好不容易等着文以宁出来了,担忧地看着文以宁。
摆了摆手,告诉卫奉国他没有什么事,只把刚才的决定告诉了卫奉国,卫奉国先是一愣,然后摇摇头无奈地笑道,“那臭小子倒是个有福气的。”
文以宁却摇摇头表示不赞同,小小年纪下面就没了,还要派到一个痴傻的小皇帝身边,保不齐那一日皇室的人就政变了,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不是死也是此生再不得重用。
“那么你呢?”文以宁瞟了一眼旁边站着不言语的监侍馆总管太监,“谢公公也算是你们监侍馆出来的人,公公你的意思是……”
“小谢公公是有才之人。”那监侍馆的太监顺溜拍马、顺杆子就上,立刻说话表了忠心。
“这事就这么定了,明日你们让小谢公公来我宫里一次。”文以宁拍板决定,不管那两个愁眉苦脸的太监,直接拂袖而去,带着满脸偷笑的小如意。
这两个人无外乎不乐意谢良年纪轻轻就达到了他们半辈子不能到达的官阶罢了。
无论谢良如何,文以宁看中这个小太监两点:其一,他是卫奉国的小徒弟,而且对他也没有什么恶意。其二,他和凌风慢的年岁差不多,凌风慢小时候从没有人能同他做个伴,文以宁只觉得这孩子可怜。
像是前朝弃妃和二臣,都是宫里最不讨喜的位置。
“你看奏事处的那个老狐狸,就一早看清楚了这些,他又不敢得罪和他同样官阶的其他人,便专门请了我来定夺。又怕将来落人口实,才找了监侍馆的人一并来看着。只怕日后有人倒霉落了这个差事,还怪罪他呢。”
文以宁看着北方的殿宇,那边是奏事处的方向,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口气。
后来《锦绣书》载:
监侍馆执守、谢公公,姓谢,名良。
锦桓帝文景初年入宫,师从监侍馆正侍卫奉国,为八品笔贴式。善天工机甲、奇门数术、精通工笔、天文、地理,善筹谋。文景年间,为监侍馆八品副首领太监,因推演江南洪涝有功,进七品执守使。
新帝安成元年,继为六品尚方院副长、正六品监侍馆副侍,领明光殿副总管太监。
太后撤帘归政时,封明光殿正四品总管太监、领黄门令,掌十八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