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有人“告状”
“就是!所以,王部长,您要制止他这种做法!他这样做,违反公平竞争!”刘兴武趁机建议。
“公平竞争?”王濛的表情严肃起来,“兴武,他们搞的这个大神约,协议内容你看过吗?”
“我没看过,不过我派去的编辑看了,条件的确非常优惠。”
“有没有违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这好像没有。”刘兴武也实话实说。
“他代表他们《延河》杂志社竟然和好几个年轻作家签订了一个“优秀作家合作协议,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条件是八年之内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必须由他们的杂志发表,这不是卖身契吗?”
王濛听了点点头,又说道:“我在《光明日报》上看过一条新闻,说《延河》杂志社五月初在西京召开了一個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座谈会,规格挺高,邀请了好几个年轻作家,其中就有这个格非?”
严肃文学刊登广告,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件颇为敏感的事,社会上争议很大,自己现在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要谨慎。
刘兴武一看,立刻说道:“王部长,这是方明华竞聘为主编后烧的一把火,封面纸张换了是显得时尚了点,不过竟然刊登广告!《延河》也是国家级老牌刊物,怎么变得和流行杂志一样俗气?!”
想到这件事,刘兴武就来气。
“那你让我怎么制止?用红头文件?不合规矩喽,现在国家提倡的依法治国。”王濛解释道。
“兴武,虽然方明华搞那个大神约,拉拢了十几个文坛新秀,但咱们国内的年轻作家不止这十几个吧?肯定还有更多!而且,作为一个主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发掘新人,就像方明华发掘了格非一样!”王濛的表情严肃起来。
“这一点,兴武,你作为主编要向方明华学习,去年刘索拉写的那篇《你别无选择》在咱们《人民文学》刊登引起轰动,其实我听刘索拉本人说,这篇小说最初是寄给方明华的,方明华看了赞不绝口,极力建议《延河》杂志刊登,只不过当时他是主管诗歌的副主编,说话不算数。后来还是他建议刘索拉投咱们《人民文学》,算是让咱们捡了个便宜。”
“这篇小说我也看了,写的确实不错,真没想到是出自一名21岁的青年。”刘兴武也是赞不绝口。“如果这个叫格非的青年以后发表的小说能保持这个水准,那也是一个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后来我通过莫言了解,除了莫岩,还有这个格非,另外还有苏童、余华、刘索拉、马原、铁拧.整整十几个作家!”
这些名字,王濛听说过,譬如刘索拉、马原,莫言,铁拧,有的没听说过如余桦、高建群、格非.但心里也暗暗吃惊。
就听着从来没听说名字的格非,第一篇小说就如此精彩,绝对潜力无限。
“这个方明华,做事也够绝的的啊,想把咱们国内新人作家都弄到他们《延河》去!”王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