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775章 是否真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第775章 是否真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人打断他的话,语气中充满揶揄。“我从未否定所获得茅奖的小说都不优秀的,但是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历届所获得茅奖的作品是否已经代表当时的文学潮流?”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文学界经历了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到了九十年代又兴起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每一次小说浪潮的出现,都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但这些这些优秀作品是否都反映到茅奖中?我看未必。”

方明华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这家伙在质疑茅奖的评选!

“茅奖评选出来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小说中,我不知道这是有意为之作为一种标准还是评委们评选中的某种惯性或者说是潜规则坦率的说,我认为这种想法狭隘了。”

一是做对自己推荐的的作品最后一次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回答评委们针对此书提出的问题。

方明华不慌不忙站起来,看着大家说道:“《活着》这本书,无论是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我,还有坐在的同志们都已经讲的很透彻,我在这里不再重复,借这个机会,我想说两句题外话茅盾文学奖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听到方明华突然冒出这句话,会议室里突然显得有些不安静,有的评委不明白方明华突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更有的评委脸上露出不屑。

这里面年纪最小的就是你吧?当初茅盾先生设立这个奖项的时候,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你能否认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不优秀?”

“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是一部史诗般的传统历史小说,但美国作家多克托罗写的《拉格泰姆时代》,却在新历史主义所蕴藏的巨大文学价值!”

问我们?!

方明华没有停顿,继续自己的发言:我的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在《延河》杂志社当门卫,在报纸上看到茅盾先生,他以口授的方式,让儿子韦韬记下他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遗嘱: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致最崇高的敬礼。”

“这就是茅盾文学奖的初衷!奖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说到这里,方明华加重语气。

“明华同志,瞧你这意思,茅盾奖往届评的,和我们现在正在评的都不是最优秀的小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