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卓吾先生
可是这位老先生一看就是读书人,见到杨簌歌确实目光清正。毫无这个时代文人的不屑和鄙视。
“簌歌,这位是李先生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原是姚安知府。因读我长歌文报,与我书信往来。这次特辞官来千岛,意欲留在微山书院讲学。”九龄公带着几分得意介绍道,“李贤弟,这就是师侄杨簌歌,也是我长歌门副门主,主管长歌门一切事务。”
“晚辈见过先生!”杨簌歌道。
“见过杨门主!”李贽忙道。
九龄公留着杨簌歌与他们说了会儿话,杨簌歌便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欣喜这位李先生的到来了。
在万书楼转了一圈,杨簌歌与齐豫便去了隔壁的文轩阁。万书楼这一片本是整体建筑,长歌文报发行之后,杨簌歌便做主将万书楼隔壁的文宣阁收拾出来做了文报的办公之所,文报的组稿、校对都在这边完成。
杨簌歌两人才进了文轩阁,就见张九龄的弟子张乐迎了出来。
齐豫连忙行礼道:“张师叔!”
九龄公与青莲居士同辈,故而张乐要比齐豫高一辈。
张乐笑着点头应下,对杨簌歌道:“师妹,老师正让我去请你过来,没想到师妹倒是自己来了。”
这位李先生相较于大明的一般读书人简直是“离经叛道”。他对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都极为痛恨,认为八股文限制了文学和思想的发展。
“本是到万书楼走走,顺便过来看看先生,倒是极巧!”杨簌歌笑道。
随着张乐到了文轩阁会客室,才走到门口,九龄公就笑着招手道:“簌歌来的正好,今日老夫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好叫你们认识一下。本以为大明只有酸儒,没想到今日竟然也能结识一位有识之士。”
杨簌歌顺眼望去,却是一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若说与一般的老人家有什么区别,便是这位老先生的目光特别清明。
杨簌歌的骨子里带着唐人的几分狂傲,故而面子上表现的再温和,骨子里却有些宁折不弯。因着她武功极高,初到大明就闯出了琴皇之号,相公又是剑神西门吹雪,敢招惹她的不多。
但是大明人素来看不起女子,背地里说三道四的不少。微山书院建立之初,更有江南的文人以她是长歌门门主为由抵制书院,可是杨簌歌依旧我行我素。因为杨簌歌的衣着,又以女子之身抛头露面。那些个读书人见了个个都会转开目光,不敢直视,也有猥琐小人暗暗凝重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