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御史
兹命谢崖隆为朝中御史,位同于四司,一切待遇亦等同四司,专司监察百官,弹劾奸罔,有风言奏事之权,另赐豪宅一栋,黄金百两,绸缎、织锦各力匹,奴仆刃人,钦此!
嘉祯元年四月二十日
不由分说的下了圣旨,看着谢崖隆惊喜的样子,张煌嘴角微微一笑他待干众名”谦谦君子”自然是有他的想法的!“
先就像之前提到,“御史”之位绝对算得上位高权重,料想今后再有类似情况的话对方也不会感到迟疑了;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张煌设下的一步伏笔,今后一旦需要。这谢崖隆就是张煌用来对付某些人的利器”当然了后一点一众大臣们多多少少也能想到,所以这会表情才会变得那么异样。
但是有一点估计不可能有人想到,就是张煌自己也仅仅是有一个念头而已一“御史”这个属于“三公九卿。制度中的官职的出现,正是张煌打算对臻国官制逐渐进行改革的开始,只不过具体该怎么做,张煌自己心中也全然无所计划,仅仅处于萌芽状态而已!
御史监察百官,地位等同于四司,而且还是风闻奏事,这权利一听就特别吓人,堪比后世纪检委还要捎带上媒体职能,绝对说得上是位高权重,群邪退避!
但是请注意,御史只有监察之权却没有处理的权利,这样一来这问题就很值得玩味了,你可以向君主建议检举,可是要不要“办”这事情就需要君主自己去考虑了!
如此一来,御史的权利就等于是被大大压缩了,一旦君主将你的话视为空气,你也就是一个每天没事吆喝两句的摆设而已这样一来纠结的就是大臣们而不是君主了。因为他们即必须考虑御史的弹劾。又要对国君的态度有所揣摩,毫无疑问这将绝对绝对是一件非常谋杀脑细胞的事情!!
果不其然,荀成林等人一听张煌的话,顿时就愣在了那里,张着嘴好半天不知道该所说,直到张煌锐目一扫,这才想点歌功颂德道:“国君圣明心国君圣明”至于说肚子里这会是不是在流眼泪”,张煌管他那么多呢!
摆摆手,张煌笑着说道:“既然众位大臣都无异议,那孤就派人召来那谢崖隆,对其当面宣布了。”
谢崖隆之后的跪拜谢恩等等事宜一概不说,其他有功之臣的封赏也已经交给“太宰”荀成林去操心。张煌这时候又想到了一件事情,旋即转过头对南宫长万问道:“南宫卿,今次你们撤回永登县之后,榆中县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听到张煌的询问,南宫长万马上笑着说道:“启奏国君,看起来凤仙郡的其他几处势办已经相信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去同时接管两个县的疆域。在我们撤走之前环庆县的土匪和俞笛县的豪族势力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臣离开永登县时,据闻他们两方似乎已经进入了榆中!”
为了造成现在这种局势,臻国上下做出了不少布置,甚至不惜为此造成了永登县的那种紧张局势,失去了第一时间笼给人心,重整永登县的时机,现在终于算是见到了成果,张煌自然也会感到欣慰。
不过旋即,张煌的表情又变得有些阴沉起来,沉默一下似喃喃自语又似询问的缓声说道:“这些人的行为固然与我们的想法无异,但是真要想将他们一一拿下,却还有些
国君本人都这样说话了,其他人自然不可能再多嘴,片玄之后一个。相貌古奇,身材瘦削,颇有些道骨仙风味道的老者跟着小太监缓步而来,见到张煌之后马上恭敬的。拜三呼万岁,行止之间很有一种君子风范。
眨眨眼张煌有些不可思议的看了眼前这个谆谆古风的如同饱学鸿儒一般的老者一眼,说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个投诚高官的,不过张煌并没有多予置评,只是淡然的开口说道:“谢爱卿,你既然已经转头我国,今后就是我臻国之人,孤欲封你为朝中御史,位同于四司,专司监察百官,弹劾奸罔,有风言奏事之权,不知道你有何想法?”
谢崖隆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却又连忙叩并拜谢道:“谢国君厚爱,但臣愚鲁,恐不能胜任,耽搁大事,还请国君收回陈命。”
这叫做谦虚,也叫做清雅,表示我不是贪图权利之人,属于“君子”行事的应有之义,不过张煌却根本没理他这个茬,摆摆手径自说道:“谢爱卿无需如此,既然你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就这样定了!”说着大手一挥,虚拟圣旨自动浮现在他的面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