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网游之我是皇帝 > 473 维新派人才众(上)

473 维新派人才众(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既年春,康广仁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戌戌政变时被捕入狱。谈笑自如,犹自宣称“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不久与谭嗣同等人同时遇害,事年不过引岁。

单单从这一连串的经历上去看,就知道康广仁在实务方面的能力还要强过自己的兄长,事实上后来徐子靖、王小航就曾经专门说过一次:二康皆绝伦之资,各有所长。不能轩轾。其言虽稍过,然幼博之才。真今日救时之良矣。世人莫不知南海先生,而罕知幼博。盖为兄所掩。无足怪也。而先生之好仁,与幼博之持义,适足以相补,故先生之行事,出于幼博所左右者为多焉。

然则六烈士之中,任事之勇猛,性行之笃挚,惟复生与幼博为最。复生学问之深博,过于幼博;幼博治事之条理,过于复生,两人之才,真未易轩轾也。呜呼!今日眼中之人,求如两君者可复得乎?可复得乎?在这里两人认为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才华相若,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还是有些低估了康广仁而高抬了康有为,至少康广仁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就要远远强于其兄!

当初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因为过于倔强,不知变通以至于不但和慈禧一系的力量成为对立面,就连本来可以团结的洋务派也接连得罪,使得自己陷于四面楚歌之地,对此康广仁就对其胞兄有过这样的批评:“规模太光、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只从这一句评价上凛不难看出,至少在人情世故方面,康广仁远要比乃兄康有为更强上很多更何况相较于慷慨赴死的幼弟,事发一刻立时间逃往海外的康有为实在难以自喻,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

虽然他还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虽然在政治方面比较幼稚,并且对识人方面也似乎存在着毛病,而且他的实际能力也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验证。可是张煌还是对他很感兴趣,因为他所有的这些缺陷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来慢慢获得的,但是他的为人和性格,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知识的东西可以学习,性格的力量却是无法改变的,更何况以谭嗣同的能力而言,充当一个。县令或者堂官,至少绰绰有余吧。

:这里要说一句,关于“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谭嗣同的绝命诗,还有一种说法是原始本来应该是: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后来此诗被粱启超看到后。知道这个是谭嗣同在讽刺自己,所以梁启超将其篡改”但是这种说法笨笨觉得并不符合谭嗣同一贯的性格,另外单纯从诗的水准上说,前者也远要强于后者,无论是意境还是词句,故而觉得还是应该前者为谭嗣同所作。

一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逃亡之后,有谁再看到他还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过什么?要知道那时候光绪只是被软禁,可不是被处死了哦!

一个)这样容易就放弃的人,如何能和那些慷慨赴死的烈士相比?,

除此之外,其他六君子中,刘光第是福建省武平县客家人,系光绪九年中举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在刑部供职达十余年,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

另外,谭嗣同的诗才在当时还是比较有名气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谭嗣同,就好像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林旭、杨深秀这些人,张煌也是很感兴趣的,这所谓的“戊戌六君子”们无论是不是很有能力,至少都是很有责任心的,张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就算是外放到各地成为县令也很不错,而且随着臻国的发展,这些人慢慢积累经验,随后也都成长起来,将来都是当用的人才呢。

就好比说是像康广仁,这位康有为的弟弟,虽然没有自己哥哥来的名气大。但实际上的能力似乎犹有过之,其人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淅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弃官不做。

凹7年初,品六仁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经理。旨在,“发略儿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遭守旧份子诋毁。

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立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