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论名导的养成计划(捉虫)
黄彻愣了愣:“还要……去哪里?”
模糊的光线让他的卷发看起来有些孩子气,上挑的嘴角和沉稳的气场却又让人对他心生敬畏。
这个人……可能比他看到的还要复杂。
一口气聊到凌晨三点,顾翎禾坐在旁边闷不做声,渐渐听着听着睡着了。
录音结束以后黄彻小心的备份了一次,然后按要求叫醒了顾翎禾。
“嗯?几点了?”她眼睛不肯睁开,声音低哑地问了一句。
烟头接连冒出青灰色的烟雾,打火机的声音咔嚓地响了两声,两个男人挑了个舒服的坐姿开始聊了起来。
“拍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和写文是一个道理。故事讲的让看的人开心,你就收到钱了。”
“但是电影院不可能只让你希望的年龄阶层的人去看电影,有影响力的影评者的几句话可能会带来舆论效应,这是公关公司有时无法改变的。”
黄彻想了想:“但是我不可能同时满足他们,有得有舍。”
“不会,”荣瑜弹了弹烟灰:“你可以。”
“三点二十。”
“啊!”她猛地揉揉眼睛,收拾了下东西,扫了眼茶几随手顺了罐啤酒塞到他手中:“走!跟我去赶下一趟飞机!”
“喂!我存货不多了!”荣瑜不满的叫唤道:“我那么可爱为什么你还要拿我的酒!”
“你咬我啊~”顾翎禾从包里掏了小梳子把头发理好,又对着镜子补了下妆:“你给他规划未来五年发展计划了么?”
“简单说了点,先把第一步走好。”
“两个小时,怎么可以只讲一个故事。”
什么意思?多加入剧情的话只会让叙述的节奏和镜头的剪辑增加更多困难,不对,他说的不是这个……
荣瑜眯着眼睛慢慢道:“三条故事线同时走,一条比一条透明,你可以把第三条寄托在几个元素或者物件的传递上。”
黄彻身体往前倾了少许,只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正在被他一点点的启发:“三个故事相互关联却一条比一条深入?”
“最深的那条即为母题。没有母题的作品只会随着时间被人们淡忘。”荣瑜的眼睛带着和顾翎禾一样的平静和淡然:“第一层浅显的剧情冲突人物纠缠送给少年观众,第二层的暗线、悬念以及需要动脑子的伏笔留给青年观众,第三层的审问,挣扎,探索和留白用来等待那些逼格高嘴巴毒的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