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最大与最小 > 第92章

第9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尧明说道:“阎公整治山西省后,必将山西再次带入争夺中原的战争。”。此言一出,举座均现惊佩之色。

果然,阎锡山表面上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此后,阎锡山复出争锋,先参与了直奉战争,后又参与了北伐战争。这次他学得很乖巧,不当出头羊,而是在局势明朗后,加入了国民党的北伐军。由于投机得宜,他掌握了晋冀察绥四省(相当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和平(北京)津(天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

然而,在北伐胜利后,孙中山、蒋介石一度期望收缴各路军阀的兵权,建立军队国有的制度,却被各路军阀指责为搞专制。最终,军阀们相互推诿,先祭出了唐生智倒蒋。又最终为推翻蒋介石,搞所谓的“清君侧”,导致了中原大战。

一路上,尧明让周恩来的秘书将阎锡山的履历,详细地向大家做了一番介绍。尧明也很想详细了解蒋介石的履历,但当着宋美龄的面,却不便打听。

阎锡山早期在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他于1905年10月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阎锡山回国后,通过清朝的仕途,将山西新军实际至于同盟会的控制下。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发生后,阎锡山在同月29日于山西起义,成立军政府,被公推为都督。

后来,阎锡山又接受了革命家、清朝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邀请,共组燕晋联军起义。燕晋联军于石家庄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计划挥师北上推翻清廷。

袁世凯后来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失败后,阎锡山率部继续与清廷对抗,并南北进军,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

1912年2月2日,由于全国风起云涌般的革命起义,辛亥革命以清帝退位告胜利结束。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参加辛亥革命成为了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此后,阎锡山就开始了中国军阀惯用的见风使舵、保存实力的“山西不倒翁”的政治生涯。在政治上,阎锡山多次逆历史潮流而动。其中包括拥袁世凯称帝,竭力保护袁世凯,投靠段祺瑞,反对护法战争等等。但在私下,他又一直向孙中山暗通款曲,声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在北方“保存革命实力”。

1916年,阎锡山通过玩弄权术,收拢了山西军政大权。在多次政治上站错队后,阎锡山接受教训,采用了所谓的“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等“中庸之道”的举措。至1924年,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在这段时间内,阎锡山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开始了一系列的实用主义的社会改革措施。推动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介绍到阎锡山的一些具体的治国措施时,尧明不由得暗皱眉头。由于阎锡山的功绩,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所以他的很多治理措施,都被正式地记录下来,甚至作为典范,准备在全国推广。

阎锡山于1917年10月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女人不缠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1918年4月以后,阎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他改编村制,设邻长、闾长、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窝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逆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和处罚;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

尧明皱眉头的是,阎锡山所用的,无非是恢复农村经济的一些具体举措。这种举措中,有当初明朝朱元璋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的痕迹。军阀的特点是,他们为人民做了一点事情,只是为了驱使人民为他们打江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