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你就是那位大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梁化之了吧?”,尧明笑问道。中国不乏这种靠一张利嘴,半壶权术,两面厚脸,以挑拨离间、制造混乱为毕生之志,不问人间疾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所谓“纵横”之客。
“以梁先生之志,辅佐阎公。那阎公之治理山西,只怕将是流芳百世了。”。尧明笑着调侃道。
“阎公于山西之大徳大勋,当然是流芳百世的。连我们这些马前小卒,也深得其光彩啊。”,梁敦厚立即回答道。看来他的脸皮确实比建房屋的大梁还有敦厚。
阎锡山的另外一个谋士赵戴文,深怕好话都让梁化之说了,赶紧吹嘘道:“我曾经在山西干部会议上宣扬,说世界上有三个伟人,第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就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尧,第三个是便是阎公了。
尧明想了想,继续说道:“西方商业势力介入中国,历史并不光彩。其中靠宗教意识改变中国文化和观念的那一部分,算是最好的了。在早期对付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的时候,靠了坚船利炮。大英帝国做得最糟糕,竟然靠鸦片。日本与中国打交道,主体是靠战争侵略和蚕食,靠挑起内乱,靠赤裸裸的剥削和掠夺。而俄国则夺取了中国黑龙江以北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膏腴之地。靠行贿受贿,只能算小害了,主要是东方的国家与地区爱搞这一套。德国当年参与了八国联军,还曾经占据过中国的青岛。在这一点上,我必须首先道歉。”
“中国现在就像一个寻求自强的病人。德国与中国健康的合作关系,就好像向中国输入维生素和抗菌素。我的用心,是帮助中国恢复健康。我相信中国人民自强的能力,我希望最终能与一个强大的、健康的中国交朋友。”,这番慎重地表明心态,让周恩来、宋美龄等,都舒了一口气。一场小小的风波,才就此歇息。
话题又转回了阎锡山东山再起的经历。阎锡山在大连蛰居期间,一面总结自己的从政经验,一面遥控山西军政大局,伺机而动。他根据儒家的的中庸之道,将自己20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为所谓的“中的哲学”。同时,他密切注视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发展,图谋东山再起。当他得悉日本帝国主义将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时,便于1931年8月潜回大同,开始了一系列打击国民党,夺回军政大权的密谋。
“九一八”事变后,太原学生于12月18日举行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镇压,学生穆光四被枪杀。阎锡山趁机令太原清乡督办杨爱源封闭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并逮捕其负责人。国民党在山西遭到巨大的打击。此后,阎锡山利用日本侵略造成的混乱局面,要求国民政府团结各种反对势力,共同抗击外侮。他又开始向蒋介石疏通关系,表示臣服,逐渐夺回山西军政大权。国民政府于1932年2月20日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阎锡山充分利用争取到的和平环境,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冶金、采煤、发电、机械、化工、兵器、水泥、皮革、毛纺、造纸、卷烟、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1936年,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这么说来,阎锡山还是一个治理经济的能人嘛!”,尧明不无讽刺地笑道。
飞机在山西太原降落了,迎接众人的自然有蒋介石,也有号称“山西不倒翁”的阎锡山。蒋介石当时并没有剃光头,还是一付英俊潇洒的形象。阎锡山已经有点发福,身着军服,颇有一番地方强豪的霸气。
傅作义将军也在场。这位因为生活俭朴,被称誉为“布衣将军”的抗日名将,一脸风尘仆仆,带着山西汉子特有的英悍。他的部队刚刚夜袭百灵庙,歼灭上千敌军,又连续作战,击溃敌军反扑之军,并进一步收服大庙。
傅作义将军的主力是骑兵部队。他善于运用飘逸迅速的机动作战。绥远抗战打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分明流畅。他不仅善于打防守、侧击、突袭、强攻,还善于打心理战。在绥远抗战中,他利用日军与伪军之间的矛盾,鼓动了约两个旅部的伪军反正。这一战,使得日军不再信任伪军,对日伪合作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晚间,由阎锡山设宴,招待尧明、蒋介石、周恩来、傅作义、宋美龄等一行。席间,阎锡山的高级谋士梁敦厚、赵戴文不断吹嘘阎锡山治理山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