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这是这个世界上相爱的人相处的道理。我今天在这里认输了,却在上帝面前赢了。德国诚恳地向大英帝国提出以认输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德国将赔偿这场战争对大英帝国本土造成的一切财产损失。并就生命的损失协商合理的赔偿条件。在大英帝国答应各个殖民地国家,放弃其强加给他们的殖民地权利后,我们没有什么需要再战斗的了。输和赢只是一个名词而已。”
“我想指出的,是丘吉尔先生关于胜利和生存之间关系的错误解释。丘吉尔先生说:‘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作为一个国际政治家,持有这样的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逻辑,是人类最大的悲剧。在这个世界上,上帝赋予了我们的生存权,是不可以靠胜败来夺取的。”
“所以我对丘吉尔先生说,我向你认输,是因为我不愿意将眼光局限在今天的对立上。我们真正的任务,刚刚因为丘吉尔先生的努力,完成了第一步,那就是废除殖民地主义。
德国将各种军事技术储备迅速转让给美国,美国靠着德国的Fw190战机,猎豹炮车和豹VI坦克,终于在落基山脉一带,阻挡住了苏联军队的推进。美国希望调停大英帝国和德国,共同对付苏联和日本。
一向扮演文明的圣人的尧明,在关键时候,来了一计猛击,他绕行马奇诺防线,第一次使用了装甲集团作战的闪电战,在法国包围了英法联军。法国人民本来就有一大半赞同放弃殖民地,对德国军队夹道相迎。大英帝国在敦克尔克企图靠海军援救陷入重围的陆军,却遭到德国空军的大轰炸,英国海军损失惨重。经过1个半月的激战,法国全境回到了布鲁姆总理的手中。
******
德国发动了对大英帝国的攻击,轰炸了大英帝国军事设施,鼓动英联邦的北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独立。丘吉尔任首相,全面接替张伯伦,发出了著名的:“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演讲,并发出了:“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的号召。
大英帝国轰炸柏林。尧明没有回应轰炸伦敦,反而加紧了对英国机场和军事基地的轰炸。德国普通市民的生命,换取了战场上最宝贵的时机。
在尧明的暗中策划下,海德里奇进行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情报活动。一时间,以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为首,所有的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国家,都纷纷要求在战后独立。为了取得这些国家的支持,在丘吉尔的高压下,英国国会同意了这些国家的条件。
尧明出人意料地在柏林发表了:“恭喜你,丘吉尔先生,你获得胜利了!”的宣言,并正式地向国会提议,由德国向大英帝国认输,结束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
尧明在宣言中说道:“丘吉尔先生向所有的殖民地国家承诺了在大英帝国胜利后的独立。感谢上帝,大英帝国高高地居住在世界领袖的位置上,却在自己的私利中徘徊,离弃了上帝这么多年,终于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为此,大英帝国应该获得胜利。”
“《圣经》曾经表达过对一个叛逆的游子,我们在天的父亲的大度宽宏,欢迎他的回归。”
“我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她非常有性格。我们之间一旦发生争吵,她就说,我一定要赢,若不能赢,我就不能生存。我与她相处的方法很简单,每次我都请她在《圣经》上,找到一条她应该赢的理由。然后我就向她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