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可愿往上土桥一行?
管你什么使臣和谈,高继宣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一个驻守京畿的禁军将领职责所在,该做什么?
但凡有一个百姓伤亡在西贼刀下,捧日军便难逃罪责,何况八王爷在场,若有冲撞闪失……
这个锅,谁都背不动。
所以高继宣果断派出杨怀玉,带着大队兵马前去,以护驾之名约束党项人……
杨怀玉“护送”西夏使臣回驿馆的同时,高继宣进宫了。
他是高琼之子,高遵裕他爹,官居捧日军指挥使。
捧日军是拱卫东京的禁军,最高一级的厢指挥使是虚职,自太宗朝之后便不常设,高继宣是实际主将。
上土桥事发突然,宫中不及获悉并传出旨意,杨怀玉带兵前去护驾,自是奉他之命。
先前接到消息,西夏使者在东京纵马,他派了曹仪前去,以为完全可以应付。
东京城中调动兵马,虽说是在职权以内,但毕竟敏感,且兹事体大,必须第一时间奏报官家。
……
高继宣进宫的时候,赵祯正在垂拱殿与宰相们议事。
议题正是——宋夏和谈。
西夏使臣今日到京,提出了李元昊的和谈前提条件: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
岂料曹仪竟然犯了糊涂。
西夏使者固然关乎和谈大局,但不是一个禁军将领该操的心,更不能因此忘了本身职责。
当然了,也许曹仪只是想息事宁人,若是寻常百姓,可能也就认怂了,但偏偏遇到个硬茬。
高继宣不知道杨浩的来历,但荆王赵元俨站在其背后,意味就不同了。
更严重的是西夏人竟然在东京街头公然拔刀,这还了得?